流逝一

丑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丑丁文集最新章节!

      题记:天很高、云很淡、阳光很充足,我懒懒地躺在树下晾晒自己的思想

    (序)

    一片金黄的叶,从眼前飘然而落,初秋的风轻轻的掠过,树叶盘旋在我的视线里,如秋的叹息。

    我喜欢秋天,最初喜欢它并不是象儿时老师说它是个收获的季节,因为我并没在这个季节收获到什么。只是喜欢它是一个适合去怀念的季节,怀念那随风而飘的落叶曾经的青春茂盛,也怀念它在这秋的最后留下的那支独舞,用它自己的色彩装点了它所见到的一切.让我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适合去沉思、去回忆。怀念,因它的萧瑟而起,又终于它的沉默。那是不经意间心的悸动,是那落叶用生命中最后的舞动去体会流水的片刻激情。一个怀念的季节,用它的生命承载了太多的离别,用它的来临宣告了太多个终结。就这样,十年前的我作为小说的主人公,缓缓的步入这个故事。

    (一)

    殷瑞翔的家乡在晋西北的雁北地区的西南端,那里过去只是一个小县城,名不见经传,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雁北地区一分为二,因为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一跃成为地级市。原先的雁北十三县,大同分了七个,朔州分了六个。朔州没什么特产,除了煤什么也没有了,因此殷瑞翔确切地记着上初中时,那个叫刘文庆的英语老师总是骂学生为“一帮碳锤子”因为朔州的神头那个地方建着两个火力发电厂,在九十年代又和美国人合作开办了个安太堡露天煤矿,据说是亚洲最大的的露天煤矿,几任前国家领导人也视察了那里,所以名声也逐渐有了一点。作为地地道道的朔州人,殷瑞翔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家乡有什么特别,记得小时候老师总是布置一篇叫什么“我的家乡”之类的作文题目让他们这帮碳锤子写,那个时候总是觉得没什么可写的,犹如鸡肋般的清淡,最后总是嗯啊几句,发一些无病呻吟般的赞美。这几年响应国家的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的号召,经济也发达了不少,省里支持搞了万家寨引黄工程,修通了到大同、太原和运城的高速公路,又开了个安家岭第二露天矿,神头一、二电厂也在扩建,倒是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

    九三年夏天,殷瑞翔初中毕业,虽然仅仅过了十年,不仅殷瑞翔的家乡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人们的思想也在随着时间而变迁。那个时代的中考与现在还是有点差别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加中考,在正式中考前,各个乡镇的基层教育单位联区,要把本联区的考生提前一个月先考一遍,称为预考,只有通过预考的学生才可以正式参加由省里组织的中考。殷瑞翔当时的学习在班里还算是前几名吧,所以顺利通过了神头联区的预考,中考好像是在六月二十三号左右吧,记得天气好像是不太好,天空沥沥下着小雨。在此之前,说实在的,殷瑞翔作为村里农家的孩子,还真没来过几次县城,在中考的三天里,他在考场里,父亲在考区外陪着,当时的殷瑞翔还无从体会到父亲头顶烈日在考区外那种焦急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十年后陪弟弟高考时,殷瑞翔才真实地体会到当年父亲的心境。

    殷瑞翔所在的家族在那个叫做野场的小村子里是个大户,这个家族在解放以前也是小有名气的地主老财,因此从老辈开始每代总要出不少读书人,也许只有老财家才有钱供他们的子弟上私塾房识字学习罢,在古代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里“学优登仕”是通过官场的捷径。碰巧殷瑞翔的祖上有“国”字一辈的,因此,方邻附近的村子里,都称这个家族为英国人,可能是取自“殷”和“英”字的谐音罢。

    殷瑞翔从小就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从他记事起,大约就是在他三四岁左右吧,他的父亲就把一些简单常用的字写在小卡片上教他,因此从儿时起他总是孩群中的佼佼者。殷瑞翔是在赞美和夸奖声中长大的,虽然他心里算是比较明白自己肚中装着多少囊物,可能是与先天或父亲在儿时培养有关系,殷瑞翔在学校的学习偏科情况很严重,代数和政治两门课不管平时多么努力,在考试时成绩总是不理想。中考结束后,殷瑞翔在焦急地等待分数的消息,当得知自己的分数不是很高时,殷瑞翔羞得一个月内连院子大门都没出半步,总觉得街上每一个人眼光都在戳自己的脊梁骨。当时正是国家经济和教育的转型时机,学习好一点的初中毕业生都争着上中专,就像现在的初中生都要上高中一样,为的就是找一点拿到一个学历早一点工作。在当时的眼光看来,中专是农家子弟一个不错的选择,那时中专毕业国家还进行分配。殷瑞翔那时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父母又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师范、中专和高中三种选择,在报考志愿表上改来改去,最后自己记得改成了师范了,可搞不清最后怎么就报考了中专。那时的中高考和现在的高考另一个区别之处就在于,那时是先填报志愿再考,而现在是先考再根据自己估计的分数进行填报志愿。就这样,殷瑞翔因为几分之差落榜了。

    命运是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命运左右着每个人的缘份。就在殷瑞翔中考的前一年,他的妗子因为下颏在年轻时曾受过一点小伤,导致在后来发展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肿瘤。就在他妗子在太原住院看病的时候,他舅舅结识了一个转变殷瑞翔命运的人,这个人当时是省中医学校副校长兼省中医院院长。殷瑞翔的舅舅曾经是个泥瓦匠,恰好这一年这个王院长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因身体不适搬到儿子家住,这个王院长的老家在晋北的应县,现在也管朔州管辖。老太太习惯睡了一辈子晋北的火炕,在太原住不惯儿子楼房的暖气家和冷床板,这王院长是一个孝子,和就一个些临床的大夫说了想给老太太盘个火炕的想法,也碰巧让殷瑞翔的舅舅给听着了,他舅舅也就来了毛遂自荐给王院长的母亲盘了一副火炕。就这样殷瑞翔的舅舅就和这个王院长攀上了交情。这年殷瑞翔因为落榜的事情愁眉苦脸,在补习还是上高中而犹豫不决的时候,他舅舅也因为一些其他的事情来了一趟他家,当殷瑞翔的父母将想让他早点上学早点分配工作的想法和他舅舅说了以后,他舅舅想到太原的那个王院长,也就报着个试试看的心理帮妹妹跑了一趟太原。

    事情就是这样凑巧,当他舅舅将殷瑞翔的情况和这个王院长一说,王院长说中医学校是有点不好进,和他住一个楼道对门的是交通学校的校长,两个的交情也很好。就这样,殷瑞翔的舅舅在一个月内跑了六次太原,为殷瑞翔跑了个委培的指标,总算进了中专学校的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