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涧之路

丁哲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丁哲文集最新章节!

    庐山乃避暑胜地。初冬时节,似不宜登临。但禁不住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渲染,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描绘,我毅然坐上南下的列车。

    抵庐山,花径不可不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三年,和一帮文人雅士游览庐山大林寺。时至暮春,山下桃花早已凋谢殆尽,寺中桃花却刚刚盛开。抑制不住内心惊喜,诗人吟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并题写“花径”二字。如今,大林寺已被水声如琴、状如小提琴的人工湖—如琴湖所淹没。湖畔,建有花径公园,内设白居易雕像、草堂,游人络绎不绝。冬阳下,小径两旁的桃树脱光了叶子,默然静立,像是坦诚的心和沉思的灵魂。政治上失去春色的白居易在山水间觅到另一个世界,那里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

    石门涧的夏云我是无缘看到。而“不到石门涧,不识庐山面”的灼灼言辞使人欲罢不能。我决定从位于山顶牯岭街的住处一路走过去。旁人一听吓一跳:你走不过去,远得很呢,在西山麓。前台的小姑娘万分担忧地重复:你迷路了怎么办?有好多岔路呢。说得我忐忑起来。第二天,我还是决意去。从花径出发,经锦绣谷,到仙人洞后,有直达车。我没有坐车,而是沿一条小路,继续走。

    清晨的山林里,一点声音也没有,两旁的松柏沉静得出奇。慢慢走着,看着,恍惚间,好像自己拥有了整个山林,那种纯粹的静谧,叫人从心底生出欢喜。半天,才有一两个挑山果的人迎面走过。一级一级的石阶上,刻有一指宽的条纹,像琴键,非常有趣。平缓地段,菱形石居中,四围辅以卵石,一方连着一方,若毯子的花型,点着脚尖上去,极惬意。隐约听到说笑声。不知不觉,到了天池峰,几个人围住一泓水看。长十米、宽三米的池子,神奇之处在于终年不涸,大雨不溢,干旱不竭,始终保持半池水。水质甘冽,被茶圣—唐人陆羽称为天下第十泉。

    起风了,耳边传来松涛声,远处还有轰轰的声音,想必是水声吧。这是一条僻静之路,行人稀少,山路弯弯曲曲,上上下下,似乎没有尽头。我居然走出寂寞来了。好像生命中一段极低沉的日子,又好像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天,任是怎样总走不过去。倚树眺望,一架凌空桥赫然入目。我寻思,太吓人,我不会从那走。低头赶路,兜兜转转,讶异的是,不多久,我竟站在悬索桥头!阳光为虐似地,照得人发晕。颤巍巍迈几步,稳下神,我扶住护栏,斗胆朝下看一眼:真是万丈深渊,细细的水流从乱石穿过。我没有胆量再看第二眼。

    世间的事总是这样离奇。跨过索桥,石门涧到了!我好似在梦中。面前山峰,无植被,岩石刀劈斧砍似地,很特别。苏轼就是看了这座铁船峰,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天池峰和铁船峰对峙如门,其间有瀑布垂落,喷雪鸣雷般,石门涧由此得名。谷底,有晋慧远讲经台。前方是天然“石垒经书”和“石门大佛”山谷空幽,涧水流淌,发坛设在这里真是好绝妙!

    花径到石门涧的路,往返来回,我走了整整一天。欣赏落日美景时,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不觉莞尔;天擦黑时,迷了一截路,吓得魂飞魄散。想来,都属路上况味。“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不愧是诗山,圣山。沿着文人名士的足迹,一个人旅行,一个人体味,更奇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