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双面绣

土豆莲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红楼之姐妹当家最新章节!

    这日天朗气清,日光晴好。

    刘姥姥牵来一只黄毛大狗,给林家小院看守院子。

    紫鹃和雪雁拌了一碗肉汁泡米饭,搁在台阶底下,看黄狗吃食。

    晴雯仍旧坐在窗下飞针走线。她的双面异色绣已经绣得愈来愈好,黛玉让她挑了一幅绣得最满意的,让王八斤送到绣庄里去。绣庄掌柜见了晴雯的绣件,大加赞赏,说好让晴雯赶紧再绣几幅送去,不论大小、花样,他们绣庄都照收不误。

    如今进贡的绣品,自然是以缂丝为上等。黛玉也懂缂丝,缂丝机苏州就有,可若是让晴雯学会缂丝,未免太引人注目。而且会缂丝的绣娘都掌握在织造府手中,抢了他们的风头,轻则惹祸上身,重则家破人亡。

    还是安安心心让晴雯绣双面绣妥帖些。

    绣庄掌柜从未见过双面异色绣和双面三异绣,甚至现在连好的双面绣都极难得。

    而晴雯的绣件,连贾母都称赞不已。更何况经过黛玉的理论指导,晴雯的绣样愈发别出心裁,注重色彩搭配协调,营造出少有的立体感。

    也因为技艺独到,所以费时极长,一幅小围屏,往往要不眠不休绣上两个多月,才能完工。

    一幅大件的双面绣屏风,更是水磨工夫,有时候几年都未必能绣出一整幅来。

    黛玉对晴雯的绣件要求不高,只要能赚钱就成。

    晴雯自己却很要强,天天守在绣绷前,只要一针不对,就从头再来。

    黛玉旁观晴雯绣了一天竹叶后,暗暗道:幸好我不会刺绣,否则天天对着绣架丝线,眼睛早瞎了。就算眼睛不瞎,按着晴雯的法子来绣花,不消两三年,我一定会发疯的。

    黛玉狮子大开口,一幅小圆屏,就让王八斤找绣庄掌柜要三百两银子的工钱。没想到王八斤才一开口,绣庄掌柜当即就喜滋滋应了,还拉着王八斤立下契书,眼巴巴付了五十两银子的定金,只等王八斤送去成品。

    黛玉听完王八斤的描述,又接了银票、契书来看,顿时后悔不迭,觉得自己要价太低,让绣庄掌柜占了便宜。

    紫鹃和雪雁见晴雯的手艺如此值钱,眼睛瞪得犹如铜铃一般。

    雪雁一团孩子气,惊讶过后,就丢开手去。而紫鹃难免有些落寞,晴雯跟着姑娘学了几个月,转眼就能给姑娘赚来一笔笔进项,她却没什么本事,还要靠姑娘变卖首饰衣裳,才能吃上饱饭。

    黛玉见紫鹃黯然神伤,笑着劝慰她道:“你放心,你的本领大着呢!日后我自有倚靠你的地方。”

    紫鹃见黛玉竟然来开解自己,又觉羞得慌,涨红着脸道:“姑娘也会拿我取笑了。”

    黛玉还真不是开玩笑,不光是紫鹃,还有王熙凤、薛宝钗、贾探春、贾惜春、鸳鸯、平儿、小红等人,哪一个不是万里挑一的脂粉英雄,精英人才?

    二十一世界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黛玉现在就是空有一脑袋的各种理论知识,但却不会施展,若是能够和王熙凤、探春等人合作,让这帮管理人才代为坐镇,她还有什么好发愁的?

    可惜黛玉目前只能差遣小丫头,不敢去找王熙凤和宝钗商量生意之事。

    前者日后会涉及几场人命官司,身份敏感,和她牵扯过多,一旦荣国府落败,势必跟着遭殃。

    而后者虽然才华满腹,但却一心一意做贤良人,只会当黛玉是不务正业、不守规矩的轻浮之徒。

    不觉便到晚饭时候,刘氏捧着掐丝盒子,将饭菜送到黛玉房里。

    黛玉既然孤身在外,自然不能和在贾府时一般讲究,每顿都是简单的一荤三素,饭桌上摆着一罐鸡汤煨面筋,一碗油盐玉兰片,一碗酱腌嫩姜芽,一碗虾仁拌干丝,并一大碗雪白晶莹的稻米饭。

    菜蔬的分量都不多,饭却是管够的——黛玉餐餐都很能吃。

    她为了锻炼身体,每天都要站在院子里拍一个时辰的皮球,皮球是皮革制成的,里头塞了谷糠麦壳,弹性稍差,不过总比没有的好。长久坚持下来,黛玉竟然不知不觉长高了几寸,每天的胃口更是好得不得了。

    黛玉吃饭时,紫鹃、雪雁、晴雯、王嬷嬷和杜老爹夫妻也各自吃饭。

    按着黛玉的意思,她吃饭时,不必有人在一旁伺候,否则她吃饭也吃得不香甜。而且家里采取的是分食制,每人每天都有定例,丫头们不必等着吃她的剩菜剩汤——以她的胃口,她还真剩不了几个菜。

    吃过饭,雪雁和紫鹃收拾碗筷,去灶房洗刷。

    掌灯时分,院子外面传来几声马蹄声响,引得黄毛大狗在院里一阵狂吠,王八斤肩上背了一个累沉沉的褡裢,下得马来。

    王八斤今天出了一趟门,去城里送晴雯的绣件,顺便拐去荣国府替黛玉打听消息。

    王八斤先去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服,才到黛玉跟前道:“姑娘,那幅白猫戏蝴蝶的绣件,一共卖了一百五十两银子。按着姑娘的吩咐,只换了五十两的碎银,其余一百两,存在宝通钱庄。”说着,便将褡裢送到紫鹃手上。

    五十两的碎银子可不轻,紫鹃和雪雁两人合力,才将褡裢抬到桌前放好。

    王八斤见黛玉仔仔细细看过买卖的文书,才接着道:“薛大爷重又回学堂念书去了,那边府里派了几个小厮,天天护送薛大爷去学里应卯。”

    黛玉暗暗道,贾政就算再生气,薛蟠到底是亲戚家的孩子,由不得他来管教。估计这位迂腐的二老爷也只能想出送薛蟠去学里念书的法子来惩治他。政老爷也不想想,只是让薛蟠读八股文,能算什么惩罚?薛蟠又不是贾宝玉。

    不过薛蟠虽然没有伤筋动骨,只要能拘束住他,别叫他到处败坏自己的名声。黛玉就懒得和对方计较,反正这个呆霸王总会自作自受的。

    因此听过便罢,笑着让王八斤自去吃饭。灶房里从早到晚都生着炉子,大锅里温着王八斤的饭菜。

    黛玉翻出账本,将今天的一百五十两记在账上。

    紫鹃和雪雁取来小戥子,将碎银一一称重,分成几堆,一堆是一两多重的,一堆是半两多重的,一堆是二两多重的。按着分量,收在钱箱子里。另有一堆散钱,一串一百枚,拿红线系了,堆叠在碎银上面,留着零用。

    几日后,正逢集市。

    黛玉让紫鹃和雪雁一人揣了几两银子,自己也随身戴了一个装碎银的荷包,三人穿了半旧的毛青布衣裙,梳着双螺髻,头上只簪一朵绢花,缠了绒绳,让王八斤赶着骡车,去市集闲逛。

    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迎春、探春等人,活了十几岁,几乎没出过几趟门。纵是出行,也是丫头、仆妇层层簇拥,寻常人等想窥见其容貌衣着,就跟后世的粉丝们想和偶像合个影一样——困难重重,异想天开。

    而黛玉一旦搬出贾府,和探春几个好姐妹基本就是生离死别——除非日后她们能嫁到一处去。也正是因为宝钗等人以为此生再不能和黛玉相见,所以那天临别时才送了她两大包银子珠宝。

    而平民之女,行动略微自由些,只要家中长辈允许,就能大大方方抛头露面。

    黛玉自搬来王家庄后,就时常出门四处游逛,原先紫鹃和雪雁、王嬷嬷等人都十分不赞同,觉得有伤风化,对她的名声不利。黛玉听后,付之一哂,她又不想嫁个一屋子大小老婆的古代人,凭什么要为一个虚无缥缈的名声,就缩在一处宅院里过一辈子?

    再者说了,没有手机电脑网络,整天在一个小院落里转来转去,再宅的宅女,也受不了!

    集市不在城内,做买卖的都是郊外乡民,摊子上多是各色土货,所以算不上多么繁华。不过是一条临时凑起来的巷道,顶多算是热闹有趣。

    黛玉买了几只泥人,几只竹编的篓子,紫鹃和雪雁买了些脂粉绢花,一行人只随意逛了个来回,没敢吃集市上的点心小食,就打道回府。

    回到家中,晴雯还在灯前绣屏风。两只水灵灵的眼睛死死盯着绣线,几乎不带眨眼的。一张雪白小脸青青黄黄,看起来像是几天几夜没睡过。

    黛玉吓了一跳,怕晴雯绣迷瞪了,成了一个傻呆呆的绣痴,连忙让紫鹃把晴雯叫出来抹牌。

    晴雯不肯,紫鹃和雪雁又是哄又是劝,生拉硬拽,才将她拖出房间。

    贾府的主子们都爱抹骨牌,下人们为了讨主子喜欢,也都会一两手。可是黛玉不会呀!所以她不惜花了几个月的工夫,教会家里的几个丫头学会认读阿拉伯数字;又托王狗儿砍了十几根竹子,制了一副竹骨麻将牌;然后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解说,总算将麻将牌的基本打法教给紫鹃、晴雯和雪雁几人。

    至于王嬷嬷,年纪太大,暂时接受不了麻将牌。

    四个人凑了一桌,点了几盏灯烛,将桌前照得雪亮,码起长城。

    晴雯做绣活时,可谓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天塌下来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然而一旦打起牌来,晴雯大姑娘就成了一块直崩火星子的爆炭。牌桌上时不时就能听见她叫嚷不该出这个四筒,不该打那个三条,间或一巴掌拍在黑漆四方桌上,震得麻将牌嗡嗡响。要是她赢了,一定会仰天大笑数声,催着黛玉、紫鹃和雪雁掏钱。等她输了,就急得抓耳挠腮,不住跺脚,抱怨自己手气不好。

    如此闹腾了一夜,晴雯输了半串铜钱,骂骂咧咧了一阵,回到房里倒头便睡。

    黛玉暗暗道,以晴雯的牌品,实在很难讨人喜欢,这一晚下来,晴雯甚至连她这个姑娘小姐都敢骂。不过晴雯长得漂亮,针线又好,行动并没有坏心,只是口角锋芒了一些,牌品差点,实在无伤大雅——美人要是没有缺点,未免有点无趣。

    而且晴雯现在的一幅绣品能卖到几百两银子,足够普通人家过上几十年了。可她脸上并无一点骄矜之色,说话行事仍旧和从前一般,也算是难得的赤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