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才辩

乌鹭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帝后最新章节!

    见魏帝许久不说话,我便至姜昭仪身前再拜,道:“孝、廉、信,此三者乃天下之高行也。若按昭仪所说,只有孝如曾参,信如尾生,廉如伯夷,才配居住在未央宫之中么?”

    姜昭仪只摩挲着手中的鎏金镶红宝石护甲,看着自己一阙衣袖,目不斜视道:“当是如此罢。”

    我见她如此答,道:“既然如此,昭仪也不宜留居宫中。”

    姜昭仪面色微怒,但又不好发作:“本昭仪却不知这话什么意思?”

    魏帝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却只不言,我便大胆道:“听闻昭仪贵为昔日赵国公主,赵国降魏国后,方才入未央宫。若昭仪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当朝朝暮暮侍奉于老母身边,安得入宫?若昭仪廉如伯夷,理应殉国,或不取魏国素餐,而饿死于首阳之山,安得入宫?若昭仪信如尾声,赵主死后,昭仪更该信守与燕国同盟之约,而非背而弃之,早早降了魏国。行抱柱之信,则物事皆非,昭仪又安得入宫?”

    姜昭仪面色愈发难看起来,娇媚之态一扫,只余下三分凌厉,然而她虽然怒不可遏,却也终究无从回驳。昔日赵国名将如云、何等风光,然而赵国君死后,其整个姜氏一族后代乱于内政,国已不国,归降大魏亦属无奈。即便如此,这段背叛燕国、投降魏国的往事,依然是姜氏一族最不堪提的屈辱。

    我只对姜昭仪的反应不予理睬,转身向魏帝叩拜道:“陛下明鉴,臣女此言驳归驳,然昭仪侍奉陛下多年,怎会有不配居未央宫之说?其实无论赵国也好、吴国也罢,降魏既是大势所趋、亦是天命所定,无关信义、只为民心所向。然世不乏标榜高行节义之人,善者,则严以律己,恶者,则垢害他人。碌碌无为者,则囿于教条而不能成事。如今北有匈奴、蠕蠕,南有强楚、百越,天下仍处战攻之世,而趋于诈力。臣女曾闻杞梓连抱之木虽有数尺之朽,而良工不弃。陛下既处此乱世,更当选爪牙之士。正所谓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姜昭仪原本震怒,然闻此言,便惴惴还座,望向魏帝。她没料到我这番话既暗指她借高行结义诽谤于我,又事后明着为姜族当日之辱正名。如此,她届时到不知拿我怎么办了,也就只好闭口不言,听从魏帝发话。

    椒房殿重重灯影下,魏帝终于开口道:“陆归、陆昭,陆氏之白眉也。前几日,朕召见顾大人说起你江东陆氏一族,如今看来,此言不虚。你的意思,朕已明了。陆归若肯降我大魏,就算众人反对,朕必然也会以礼待之,不轻伤了他性命。”

    魏帝的话让我安心许多,但是兄长能不能活过这个晚上,才是个大问题。如今太子元澈的细柳营精骑想必早已出发,至此,我心里又没了找落。另外,我还是对今日之事颇有疑惑,那人总不能平白无故地将我打晕。

    待魏帝与姜昭仪等泱泱众人离开了椒房殿,姑母端然上座,怒道:“昭儿,跪下。”

    在一旁的公孙氏和一众宫人也甚是差异,慌忙跪叩道:“皇后息怒。”

    我茫然跪下,只听姑母道:“你如今倒是愈发进益了。姜昭仪兄族皆在朝上做官,她的叔叔是当朝御史大夫姜绍,可弹劾百官,内侄姜祢乃廷尉,掌刑狱之事,外甥嵇让乃左冯翊,更非等闲之职。你今日之言,得罪了三公九卿中的三人。就算你兄长因陛下而被保了下来,他日若被排挤陷害,可不是你的头功?”

    默然良久,姑母最后道:“罢了,宫里容不得锋芒外露之人,你回国公府去罢。”

    姑母最后的话将我送出了未央宫,那日夜里白雪霰霰,公孙氏也只默言将我送上马车。马车一路颠簸,过了许久还未到家。我正诧异,心想国公府至未央宫怎会走这么远的路。

    过了半刻,路越来越颠簸,我只觉得不对,打起帘子,见裹着灰色斗篷的人赶着车,除此以外再无他人,此时车外早已是城郊的景色。

    “城外的路不好走,姑娘且当心。”

    那声音很是耳熟,我先是有些吃惊,然心中细想,却也知道一二:原来如此。

    过了许久,我们便到了离长安城不远的营地。赶车的是苏瀛,是他与姑母想办法让我出宫,在夜袭之前想方设法与太子元澈见面。

    下了车,我欠身行礼,与苏瀛刻意保持距离:“想来大都督是应了姑母之请,带我出城去见太子殿下的。昭儿在此多谢大都督了。”

    苏瀛却不置可否地一笑:“在下也不过是成全自己罢了。昔年在下曾受过姑娘兄长的恩惠,如此也算还清了吧。在下冷眼瞧着,这几年,姑娘的性格似乎变得淡了些。”

    我盈盈一福:“天有盈虚,人有屯危。陆昭也不过是和光同尘,与时舒卷罢了。”

    苏瀛略微沉吟:“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微微一怔,我旋即故作镇定道:“和其光,同其尘,在下不过是读了老子的《道德经》,大都督所言在下实在不知何意?”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此句虽是从老子之语化来,却是《晋书》中评价司马懿之语。

    我目光微移,然而迎上却是苏瀛那一抹颇为玩味的笑意。

    北风乍起,旌旗猎猎,似乎有意将我与苏瀛的话化作细细密密的雪片于夜空中消弭。做建邺公主时,父皇曾告诉我,聪明的人有许多种,有些可为王佐,有些则要小心。当苏瀛以平调子的语气将我的想法娓娓道来,并且以作壁上观的心态相处,甚至乐于帮忙之时,我本能地将他划入了危险一类。都说疯子懂疯子,英雄惜英雄,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苏瀛与我竟是十分相像的。

    然而相像所带来的多半不是认同。我还记得小时候顽皮,拿着菱花镜放在一只猫的面前。结果那只猫把爪子一挥,菱花镜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