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王占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汉武帝最新章节!

    转眼,三天过去了,东越边境线上已是越来越松。以往是入夜之后有百十人在城头巡守,而今减到了几十人,而且也不再是彻夜不眠。又是一个无月少星的漆黑之夜,一个黑影悄悄摸上城头,往女墙垛上套上一条绳索,之后抛系至城下,他攥紧绳索正要滑下城头,四五把挠钩一齐伸过来,将他死死钩住。有的铁钩扎入肉中,疼得他嗷嗷直叫:“轻点儿,要了我的命了。”

    韩说来到面前:“吕相国,功夫不负苦心人,我总算把你等到了。”

    吕嘉此时是无话可说,听凭汉军将他捆了个结实。

    韩说立即连夜派飞骑报喜,八百里加急快马经数昼夜疾驰,在河东新中追上了巡游途中的汉武帝。接到喜报,武帝刘彻满面春风笑容可掬:“韩说将军不负朕厚望。”

    杨得意恭维汉武帝:“万岁运筹帏幄,决胜千里,吉人天相,莫说南越,东越也是指日可下。”

    武帝喜上眉梢:“无论这是何地何县,为了纪念活捉吕嘉这一喜事,就将此地改名为获嘉县。”

    杨得意顺嘴就来:“万岁英明。”

    武帝不悦地翻他一眼:“你还会不会说句有用的话?”

    “奴才该死。”杨得意顿时像遭了霜打蔫了,但他揣摩着圣意,“万岁,当趁热打铁,一举平定东越。”

    武帝笑了:“传中书令拟旨。”

    随行的中书令一传即到,武帝口授旨意:“命大将杨仆的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即刻向东越进兵,令韩说的六万大军从南越向东配合进攻,务在月内占领东越全境,擒斩余善、余良。”

    圣旨很快传到了前线,杨仆、韩说不敢稍有停歇,同时向东越发起了进攻。汉军十六万,在数量上首先占了优势,又兼汉军训练有素,作战勇敢,真个是气势如虹。杨仆在一日之内就收复了被东越侵占的梅岭三镇,第三天即攻入了东越境内。韩说更是势如破竹,四五日里就打到了东越都城。次日,杨仆人马亦到达,汉军将东越都城团团围困。

    其实,余善一直不与汉军硬碰,采取的是保存实力的作战策略。他的兵力基本没有太大损失,全都退回到都城。经过几十年经营,都城城高池深,粮草充沛,坚守一年不在话下。而汉军众多,时间过月,便粮草难以为继。故余善决心死守都城,待汉军无粮退兵之际,再尾追攻击,期待可以小胜。

    韩说、杨仆攻了十几次都未能奏效,而余善坚守不出,他们感到棘手,无可奈何,二人坐在一处商议对策。

    杨仆眉头紧锁:“韩将军,万岁责令月内平定东越,而今已近半月,攻城毫无进展,如之奈何?”

    韩说亦然:“余善固守不战,分明是等我断粮退兵,看来强攻决难奏效,我们得另寻出路了。”

    “有何出路,愿听韩将军高见。”

    韩说一时也拿不出办法:“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找到有效途径的。”

    “唉,”杨仆长吁短叹,“说来说去,还是没辙。”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那大司农张成,受到万岁申斥,在军中戴罪立功。他长年与东越人打交道,说不定就有办法,何不找来一起计议。”

    杨仆也没有办法可想:“找来试试,谅他也拿不出好主意。”

    张成奉召来到,见了二人即大礼参拜:“给二位大人叩头了。”

    韩说上前搀扶:“这如何使得?”

    杨仆也客气地相让:“张大人请坐。”

    “下官戴罪之身,二位大人面前哪有我的座位?”

    “张大人,你我同朝为臣,不需如此过谦。”韩说亲手挪过椅子,“坐下方好叙话。”

    “不知二位大人有何吩咐?”

    “张大人,实不相瞒,余善闭门不战,我与杨大人一筹莫展,”韩说拱手致礼,“还望张大人指点迷津。”

    “都城易守难攻,余善骁勇能战,强攻决难奏效。”张成似已胸有成竹,“要破城只可智取。”

    韩说认真地不耻下问:“请张大人细道其详。”

    “不知二位大人可信得过我?”

    “如若不信,何能相请。”

    “好,容我仔细讲来。”张成说出他的计划,“请二位大人收兵返回国内,给我一个相机行事的机会。”

    “收兵?”杨仆感到震惊,“这还了得,这要有圣上的旨意方可。”

    韩说却是沉稳:“请张大人原原本本讲来。”

    张成即把他的智取之计从头一一道来。

    韩说听罢连声叫好,杨仆也认为是着儿好棋,当下决定按计行事。

    一夜之间,汉军突然撤走,余善派出探马,探明全都撤回了汉国。他放心地打开了城门,江湖郎中打扮的张成趁机混入城中,进了二将军府。胡能见是张成,赶紧延入密室。听了张成一番言论,感到句句在理。他叫来管家,嘱其依计而行。管家的一家老小全在胡能手中,他不敢耍滑,老老实实去找余善。

    获悉管家来通风报信,余善和余良一起接见。管家呼哧带喘地告知:“千岁,汉国的大司农张成,化装来到了胡府,二将军将他引入密室,小人即刻前来报信。”

    “有这等事?”余善登时站起身,“汉国突然撤军一定有鬼,抓住张成,真相即可大白。”

    “对,绝不能让他跑掉。”余良提议,“千岁,我带兵去胡府拿人。”

    “不可鲁莽,万一胡能将人藏起,我们搜不到,岂不反落给他个话柄?”余善略一思索,“何不你我共同前往,给他个措手不及。”

    “好,就依千岁。”

    管家先行一步回到胡府,余善、余良带有数十名护卫乘快马风驰电掣般随后到达。胡能获悉慌忙到府门迎接,余善见其失措的样子,心中暗自得意。在大厅落座后,下人献上茶来。余善、余良举杯饮下一小口,余善开口问道:“胡将军,听说贵府来了贵客?”

    “正是,汉国的大司农张成。”

    “胡能,你好大的胆子!”余善狠狠一拍桌案,“你竟敢背着我与敌国大将暗中勾结,分明你已有反意。”

    “王爷所言不差。”张成说着从后堂走出,“胡将军已是我汉国大臣。”

    “你们!”余善未能再说下去,只觉腹中痛如刀搅,晃了几下,站立不住,鼻口流血,倒地身亡。

    余良此时明白为时已晚:“原来你们在……茶中……”他身子一歪,也倒地猝死。

    擒贼擒王,余善兄弟一死,东越军便在胡能掌握之中。这样,整个东越继南越之后,也都纳入了大汉的版图。汉武帝刘彻以他英武的雄心,实现了秦始皇未能完成的伟业。他将东越、南越的领地,设置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台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使其成为大中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

    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这个冬天奇寒无比,上元节的早晨,武帝还在沉沉酣睡。钩戈夫人却是已经醒了一个时辰了,因为被武帝拥在怀中,她担心惊了皇上的好梦,所以一直不敢擅动。望着武帝花白的鬓发,这个地位仅次于皇后的赵夫人,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入宫以来的一幕幕往事,全都萦回飘浮在眼前。

    姻缘本是前生定,无论你信与不信,它都在沿着这一自然法则行事,钩戈夫人与汉武帝就是千里姻缘一线牵了。那是六年前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在河间国的官道上,刘彻巡游的车队浩浩荡荡在桃花和柳丝中向前行进。空气格外的清新,景致委实撩人,武帝高挑起车帘,贪看着沿途的胜景。一道水绿如蓝的溪流,一架蜿蜒的独木桥,十六岁的少女跷着金莲走过,摇晃的身躯像是微风摆动那岸边的绿柳,她俏皮地“咯咯”笑出声来。这笑声像悦耳的银铃,传到武帝耳中。于是,她被召到皇帝面前,她那光彩照人的容颜,立时令龙心大悦。武帝觉得,自己宫中成千上万的粉黛,在她面前全都黯然失色。

    武帝决定收她入宫,对总管太监杨得意说:“此女貌压群芳,朕欲纳其为妃,问她家人何在?”

    杨得意近前问道:“小女子姓甚名谁,家居何地?”

    “民女姓赵,父母早亡,更无亲人。”

    “你可愿入宫侍奉皇上?”

    “得蒙万岁看中,是民女前世修来的福分。”她停顿一下,“只是民女天生有一奇病。”

    杨得意与武帝对一下目光:“你且讲来。”

    赵女伸出右手:“公公请看。”

    一只粉拳,举在了杨得意面前,粉白细腻,煞是招人喜爱:“这,这就是一只拳头啊!”

    “民女生来如此,业已十六年之久,一直不能伸开。”

    “这倒是奇了。”杨得意言道,“我却是不信,你这是故弄玄虚。”

    “公公可试着掰一掰。”

    杨得意也就双手去掰那粉拳,尽管费尽气力,那拳合住就像生成长就一样,纹丝不动。

    武帝来了兴致:“叫那民女近前,让朕来试上一试。”

    赵女娇羞地移身至御车前,武帝将那粉拳放在掌中,先是把玩少许,之后轻轻一动,那五指随即伸开。赵女喜得跳了起来:“真是神了,果如当年那个神尼所言是我的缘分到了。”

    “民女此话何意?”武帝颇感兴趣地发问。

    “民女满月之日,曾有一尼僧来化缘,见我右拳紧握,是她言道,拳开之日,即我大婚之时。”她羞涩得红云扑面。

    武帝不住称奇:“看来,这是前生的缘分,好吧,就叫你拳夫人吧。”

    入宫后,武帝将她置于未央宫中的钩戈宫内,人们既叫她“拳夫人”,又叫她“钩戈夫人”。四年前,她又生下了皇子,武帝疼爱有加,亲自取名刘不,字弗陵。俗话说,爱屋及乌,近几年武帝越发离不开他们母子,虽说不是专宠,一月之内倒有半月寝于钩戈宫。钩戈夫人见武帝宠幸,也就萌生了更大的心愿,她想让武帝废了现太子,而立弗陵为太子,自己做皇后,这样才不枉人生一场。这个想法她已向武帝提起多次,但武帝始终不置可否。

    钩戈夫人凝视着武帝渐生的华发,以及松弛的皮肤和横竖成行的皱纹,想到了一句俗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皇上说不定哪一天就撒手离去,这改立太子之事再不能延误了,一定要摊牌了。她下了决心,用纤纤玉手轻轻摇晃熟睡中的武帝:“万岁,醒醒,该起床了。”

    武帝一惊,猛地坐起:“什么事?”

    “啊,没事。”钩戈夫人甜媚地一笑,“妾妃见万岁睡得太沉,恐对身体有碍,故而呼唤圣上。”

    武帝坐在那儿发呆。

    钩戈夫人感到惹祸了:“万岁,妾妃是一番好心哪。”

    按规矩,如果不是重大军情,或特殊大事,武帝在睡熟时是不准惊醒的:“你这是何苦,朕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钩戈夫人此刻只得拿出看家本领,她像是受了天大委屈,故意抽嗒着:“人家一个人好没趣,叫醒你为的是说说话,你可倒好,将妾妃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武帝最见不得她愁锁娥眉:“好了,快不要这样,朕看着心疼。说话就说话,有什么话就说吧。”

    “万岁,妾妃想,当立我儿弗陵为太子。”

    武帝一时间怔住了。

    “万岁,你倒是答应啊。”

    武帝显然是不悦:“你怎么突然间想起这个?”

    钩戈夫人倒是直言不讳:“万岁年事渐高,我不能不为将来着想,我和弗陵儿都是卫皇后和太子的眼中钉,万岁百年之后有谁管我们母子?”

    “你以为弗陵做了太子对你就有好处了?”武帝竟然发起火来,“今后休再提起此事!”

    “万岁,你,你为何这般对待妾妃,我,我不活了。”钩戈夫人寻死觅活闹将起来。

    武帝无奈又哄了一会儿:“朕是一番好意,弗陵真要立为太子,对你绝对是没有好处的。”

    “我儿做太子,我就是皇后,怎会没好处?万岁你要给我说个明白。”钩戈夫人撒娇地摇着武帝。

    “快别闹了,我心里烦着呢。”武帝岔开话头,“刚才梦中被你叫醒,这个梦现在还令朕心中不快。”

    “万岁,说给妾妃听听。”

    “告诉你又有何用?还不如朕憋在肚子里。”

    “万岁,做了恶梦还是破解为好。”钩戈夫人提议,“何不叫来绣衣使者江充,他是善于解梦之人。”

    “有理。”武帝对此表示赞同。近来,江充甚得武帝信任,以至封为绣衣使者,留在身边侍驾,不说言听计从,也是须臾不离左右。

    江充知武帝随时召见,就住在未央宫中,故可随叫随到。他着纱毂禅衣,曲裾后垂交输,冠禅鲡步摇冠,飞缨翘羽。更兼人物魁岸,容貌甚壮,给人一种风流倜傥的感觉,又兼能言善辩,不光武帝喜欢,钩戈夫人也愿与其相处。

    江充先拜武帝,再拜钩戈夫人:“娘娘千岁千千岁!”他用眼角扫视,是那种慑人魂魄的作用。

    钩戈夫人故做不见:“以后不要与我多礼,快去侍候皇上吧。”

    江充转对武帝:“万岁一大早召见,想必是有梦破解。”

    “真神了。”武帝有几分惊喜,“你如何便知晓?”

    “猜测而已。”江充并不沾沾自喜,“请万岁细道梦境。”

    “是这样,”武帝说时脸色已是难看,“朕梦见一个光着身子的小木人,自言是朕孙儿,手拿一张弓,当面给朕一箭,射中了朕的面门,正难受之际,钩戈夫人恰恰将朕唤醒。”

    “娘娘摇得好。”

    “何以见得?”

    “这样,万岁便有救了。”江充显然是讨好钩戈夫人,“不然万岁之难就无法破解了。”

    武帝扭头看一眼钩戈夫人:“听江充之言,朕倒真要谢你了。”

    “就是嘛!”钩戈夫人忘了江充在,有点撒娇的样子。

    武帝回过头,面对江充:“好了,你给朕破解一下吧。”

    江充早已心中有数,他想,丞相公孙贺一再贬斥自己祸国清谈,让万岁远离奸佞小人,何不借机除之。他几乎是不加思索:“万岁,弓者公也,孙者即孙,分明是天神在梦中示警,是公孙之流要加害陛下。”

    “公孙,哪个公孙?”钩戈夫人问。

    “怕是丞相公孙贺吧。”武帝首先想到了他。

    钩戈夫人立刻附和:“我早就看他不地道,贼眉鼠眼的,他那个儿子,更不怎么样,父子一丘之貉。”

    “江充,你意是指他否?”武帝要问个水落石出。

    “臣不好指实,但梦象如此,万岁不能不防。”江充再拜,“臣还有话说。”

    “你只管讲来。”

    “万岁梦见是木人为祟,说明有人阴刻木人巫蠹皇上。就是将木人为万岁之身,日日作法烧符念咒,要害陛下性命。”

    武帝未免急了:“这当如何破之?”

    “只有找到木人,将其毁掉,方可免却万岁的灾祸。”

    钩戈夫人一向在武帝面前比较随便:“万岁,此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派江充为钦差查办吧。”

    武帝思忖一下:“江充,朕即命你查办,务要找到木人,以绝祸根。”

    “臣遵旨。”江充心中得意,但脸上一丝也看不出。

    江充走后,钩戈夫人趴在武帝怀里嘤嘤地哭将起来。

    “好好的,你这却又是为何?”

    “妾妃担心……”钩戈夫人欲言又止。

    “担心什么?”

    钩戈夫人在武帝怀中撒娇:“万岁,你要赦妾妃直言之罪。”

    “有话就说嘛!”

    “妾妃担心万岁百年之后。”

    “百年之后怎样,谁还敢对你不恭?”武帝深信自己的权威,“朕待你们母子如何,难道他们还看不出?”

    “万岁待我们母子越好,就越招人嫉。百年之后,卫皇后和太子还不把我们娘俩生吞活剥了。”

    “谅他们也无此胆量。”

    “哎呀我的万岁,你在世他们敢怒不敢言,你两眼一闭,还能管得了他们,我们母子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了。”

    “朕,朕不能让他们得逞。”

    钩戈夫人一喜:“万岁答应立我儿为太子了?”

    “我说过了,不要再有这非分之想。”武帝显出发烦的神情,“朕要你们祝颂时所说的万岁万万岁,朕要长生不老。”

    “能做到?”

    “朕一国之主,富有四海,惟我独尊,没有做不到的。”

    “好像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死。”

    “上个月,有一方士名栾大者上书求见。称他在海上遇险为神仙所救,在仙山生活了三日,学得了长生不老之术。待被神仙送回人世,家中已是三年之久。朕将他留置馆驿,现今打定了主意,要召见他。”武帝表明下定了决心。

    “万岁,妾妃也要见见这个栾神仙。”

    “哎,你乃帝王爱妃,位次仅在皇后之下,凤仪岂能轻示外人。”武帝反对,“这是万万不可的。”

    “不,妾妃一定要见。”钩戈夫人自有理由,“况且栾大是仙人,仙人是不会有凡心的。”

    “这……”武帝尚在犹豫。

    钩戈夫人拿出她的看家本事,一双玉手不住摇动武帝的身躯:“妾妃就是要见嘛,万岁一定要答应我。”

    武帝被他摇得心旌飘荡:“好,好,朕答应你就是。”

    “这才是臣妾的好夫君。”钩戈夫人在武帝腮部重重一个响吻。

    “成何体统!”武帝口头上故意责备,其实他爱钩戈夫人,就是喜欢她这个野劲。没有了那些大家闺秀的“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循规蹈矩,也就多了难得一见的放浪。

    传旨太监去后转回,武帝见他是只身归来,疑虑地问:“怎么,那栾大他不辞而别了?”

    “非也,”太监答曰,“那栾大言道,他正要与仙人对话,待与仙人交谈之后,方能前来见驾。”

    “哎呀!”钩戈夫人大为失望,“他怎么敢不来?该有欺君之罪,派武士锁他来见。”

    武帝心存疑问:“你可会他会什么仙人?”

    “小人何曾见到?”太监言罢又觉不妥,随后补充道,“但小人见他对着空中说话,煞有介事,却不见人。”

    武帝未免思忖,这个栾大莫非真的通神。还想再问太监,那个栾大到了。栾大一进来,钩戈夫人就忍不住吃吃地笑。

    武帝不好当着外人的面训斥妃子,但是用白眼珠剜了一下,心说也难怪钩戈夫人发笑,这个栾大确实叫人难以忍俊。用“其貌不扬”这四个字奉送给栾大,是再合适不过了。什么叫獐头鼠目猪嘴獠牙兔耳鹰腮,在栾大身上是再全不过了。

    栾大“嘿嘿”笑了几声,像是猫头鹰叫:“万岁和娘娘,一定是觉得小仙相貌丑陋,故而娘娘觉得好笑。岂不闻俗话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娘娘,不可以相貌取人。”

    钩戈夫人被说中要害,反倒不知该怎样回答:“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

    栾大又瞟一眼钩戈夫人,心说难怪是皇妃娘娘,果然是天姿国色,有朝一日能和这样的女人相聚一宵,也不枉为人一场。但是他不敢多看,他为人是精明的,他怕被武帝看出端倪。

    武帝对他依然疑虑在心:“朕来问你,接旨以后为何不即刻来见,却是有意拖延?”

    栾大的意图其实很明显,他被冷落了一个月,武帝一说召见,他真恨不能一步迈到。但他耍了一招花枪。要让武帝高看他一眼,也就是端端身架。他收回花心,谨慎作答:“万岁,小仙正要同上界大仙相见,故而来迟。”

    武帝紧盯着问:“是哪位仙人降临?”

    “长眉大仙是也。”

    “你声称与所谓大仙相见,可他就在场,为何连人影也不曾见到。”武帝严厉质问。

    栾大不慌不忙:“万岁有所不知,公公虽说日日在万岁身边贵不可言,但他肉眼凡胎,自然不能见到神仙。”

    “那么,假若朕就在场呢?”

    “恕小仙直言,也不能得见。”栾大在煞武帝的气焰,“万岁天下之主,但人仙路隔呀。”

    “哼!”武帝突然抬高声音,“你站在朕的面前指手划脚,也未曾跪拜叩见,这就有欺君之罪。”

    “万岁此言差矣。”栾大心中早已有数,“小仙非陛下臣属,故而不能叩拜。”

    武帝沉吟片刻:“好,朕就敕封你为五利将军,要你利天、利地、利国、利君、利民。”

    栾大当即拜倒在地,连连叩头:“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武帝又格外开恩,“赐坐。”

    栾大心中真是美透了,原以为在长安就要晒干了,没想到突然时来运转,转眼间拜了将军。

    “栾将军,”武帝而今是对臣属说话了,自己也觉理直气壮,“你既为臣,食君俸禄,就该为主分忧。”

    “不知万岁要臣做些什么,尽请降旨。”

    “不知将军都有何法术?”

    “法术却不敢当,但也有几分道行。”栾大说时脸不红心不跳,“譬如求仙拜神,祈福延寿,炼丹生金之类。”

    武帝眼中闪出光彩:“朕不要别的,只求长生,栾将军能否?”

    “长生不老,人所企盼,虽说世人多不可及,但臣下能到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圣上拜取长命仙丹。”

    “果能如此,朕将不惜封赏。”

    “食君禄,报君恩,理所应当,臣定当竭尽全力。”

    “但不知栾将军何时起程到东海求仙?”

    “待臣算来。”栾大将手吞入袖内,闭目掐算了少许,“万岁,东海诸仙齐赴瑶池王母娘娘蟠桃宴,不在洞府。”

    “那么,栾将军便等上三五日再去不迟。”

    “万岁玩笑了,有道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三五日在神仙处也就一眨眼的功夫啊。”

    “那,总不能等朕迟暮之年再寻仙药。”

    “不会的,怎么会呢?”栾大信誓旦旦,“万岁但放宽心,为臣会掌握好时机,及时去仙山求药的。”

    “未去之前,将军做好一切准备。”

    “去求药还得一段时间,为保国运昌隆,臣先给万岁用生金术生出百万两黄金吧。”

    “但不知是如何个生法?”

    “万岁以万两黄金为母,交给我,待百日之后,自有百万两黄金呈送万岁。”

    “这倒是个绝无仅有的妙法,若能成功,此后何愁国库空虚,只管请将军以金生金便了。”

    “如无意外,为臣此法极为灵验。”

    “好,朕就与你金母万两,并另赐千两赏你。”

    “谢万岁恩赏。”栾大叩头告退,下去时他有意瞟一眼钩戈夫人,发觉钩戈夫人会意地报以微笑。

    檀香袅袅,琴音悠悠。宰相公孙贺在书房中抚琴,那高山流水的韵味足以令人陶醉。四壁摆满了竹简书册,几件待办的丝帛公文放在案头。他是一个严谨而又认真的人,从来不苟言笑,就连此刻抚琴之际也是紧绷着面孔。

    管家小心翼翼入内:“启禀相爷,长平侯卫阮求见。”

    公孙贺不情愿地住手:“请吧。”

    卫阮疾步走进:“老相国,扰了您的雅兴,真是罪过。”

    “哪里,长平侯大驾光临,请还请不到呢。”公孙贺迈前一步,表示给予礼遇,“请坐。”

    “相国,在下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想必是为太子之事。”

    “哎呀!相国真是料事如神哪。”

    “朝中这点儿事,还不是在我心里,”公孙贺颇为自负地说,“不然,这相国也就白做了。”

    “相国,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无有过错,那钩戈夫人以一己之私,欲以己子取而代之。这将祸乱朝纲,相国不能听之任之。”

    “据老夫所知,万岁虽说经不住钩戈夫人日夜唠叨,已少许有意,但并未下决心。万岁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他要认准的事,谁也阻止不了。而现在上本谏劝,如同是提醒他当废立太子,这是要弄巧成拙的。”

    “可是,相国您想过没有,一旦万岁降旨,等于生米做成熟饭,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太子是侯爷外甥,你与令姊卫皇后担心当可理解。可是,钩戈夫人为自己身后计,不也合乎情理吗?”

    “不然!自古以来,长幼有序,长子为嗣,天经地义。”卫阮一听,公孙竟有如此口吻,急切地据理力争,“倘若废长立幼,势必紊乱朝纲,那就将国无宁日,手足相残了呀!”

    公孙贺付之一笑:“这个道理,万岁岂能不知,难道还要我去教训皇上,我有何权利干预陛下的家事。”

    “相国此言差矣,此乃国事决非家事,身为一国宰相不能秉公直言,必将祸及天下。”卫阮说到此猛地想起,他忘了一件大事,“相爷,若使太子无虞,皇后将保公孙家世代公侯。”

    管家进前插言:“相爷,侯爷带来的八箱礼品,小人暂且存放在偏厅,等您的示下。”

    “礼物万万不能收,完璧归赵,原物奉还。”公孙贺说得斩钉截铁。

    卫阮深知公孙贺的为人,也不勉强:“俗话说,恭敬不如从命,只要太子不废,此后我们同荣华共富贵,天长地久,又岂在乎这区区八箱礼品。”

    “小人就去打发侯爷府的下人,将礼品抬回。”管家出门去了。

    公孙贺也觉对人过于生硬了,便缓和了语气:“长平侯休要见怪,老夫就这个脾气,心中有数便是,方便之时遇有机会,当然会劝说万岁保持现状,让皇后娘娘放心就是。”

    “下官一定如实告知皇姊,不会忘记相国的关照。”

    管家去不多时即又转回:“禀相爷,绣衣使者江充求见。”

    “不见!”公孙贺将手一挥,显出没有商量的余地。

    管家不肯退下:“相爷,江充口气强硬,不见只恐不妥。”

    “有何不妥?我不见他,看他还能反天。”

    “相国,为何如此待他?”卫阮问道。

    “这种小人,看他一眼都觉恶心。”

    “相国,宁得罪十名君子,不开罪一个小人。这种人好事做不来,坏起人来可是头头是道啊。”

    “我就是看不惯他的小人手段。”

    “相国,近来他和万岁走的较近,万岁对他不说言听计从,却也句句入耳,还是应付一下吧。”

    公孙贺又沉思一下,极不情愿地对管家说:“让他进来。”

    很快,江充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书房,见到卫阮先打个招呼:“真巧,长平侯也在,看来这是缘分哪。”

    卫阮虚与周旋:“江大人气色很好,想必是春风得意。”

    公孙贺张口便透出不客气:“江充,突然来我家造访,不知有何见教,还请速道其详。”

    “怎么,公孙大人官居高位,连个座位都不肯赏一个吗?”江充分明是硬碰硬回敬,“宰相肚内能行船,还是不要小人见识。”

    这话明明白白是对公孙贺的大不敬,公孙贺哪里受得了这个:“姓江的,没有事你请自便,本相无时间奉陪。”

    江充冷笑几声:“江某奉旨前来,你还敢将我逐出门外不成?”

    公孙贺怔了一下:“奉旨,圣旨安在?”

    “万岁口谕。”

    轮到公孙贺冷笑了:“焉知你不是假传圣旨?”

    “你完全可以不相信,也可以找万岁核实。”江充发出几声奸笑,“但本钦差却不能不按旨行事。”

    “本相倒要看看你意欲何为?”

    “公孙贺接旨。”江充高喊一声。

    公孙贺端坐不动。

    “大胆公孙贺,你敢欺君不成?”

    公孙贺置之不理。

    卫阮觉得不妥,江充人性不佳,但谅他还没有假传圣旨的胆量,便好意劝说公孙贺:“公孙相国,江大人既来,想必还是圣上有话,不可再开玩笑了,莫再误了大事啊。”

    公孙贺想也感到有理,就退让一步:“江充,圣上有何交待你就说吧。”

    “万岁的话就是圣旨,口谕亦然。你就这种态度,这是对万岁的大不敬。”江充将身一转,“我告辞了。”

    “江大人留步。”卫阮急忙挽留。

    江充也不回头也不理睬,径自大步离去。

    卫阮有些无奈,不无忧心地说:“相国大人,怕是要有麻烦甚至祸事了。”

    公孙贺也隐隐有些不安,但他口中依然强硬:“长平侯,怕他何来,我毕竟是当朝宰相。”

    “我是担心,他到万岁面前进谗言。”

    “我就不信,万岁会听信这样一个帮闲小人的一面之词。”

    “相国,你可曾想过,万岁若对他不感兴趣,怎么会将他留在身边。”卫阮带有批评的味道了,“您忘了一句俗语,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我事事遵旨,件件无过,便皇上也无奈我何。”公孙贺还是不忿。

    卫阮却是分外不安:“但愿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真要佩服江充的本事,他在钩戈宫找到了钩戈夫人。江充进门即大礼参拜:“给娘娘叩头。”

    “有何大事,你非要见我?”钩戈夫人半眯起眼睛,有意无意地打量着这个高大魁伟的男人。

    江充偷瞥了钩戈夫人一眼:“娘娘,此事关系到您的身家性命,卑职受娘娘厚恩,舍命也要报信。”

    “有这样严重?”钩戈夫人心中忐忑,“到底何事,你且讲来。”

    江充左右看看:“此事当属机密。”

    钩戈夫人明白了他的意思,对在殿内的太监和宫女说:“你们退下。”之后,又对江充言道,“你可以放心地讲了。”

    “娘娘,适才我去公孙贺府邸,长平侯卫阮也在。”

    “他在不在与我何干?”

    “难道娘娘不知他是卫皇后胞弟?”

    “自然知晓。”钩戈夫人不耐烦了,“你就别绕圈子了,有话直说。”

    “我的娘娘,难道这你还不明白,他们是在合伙算计要设法保住现太子之位,保住皇后之位,那么,你们母子就是对头冤家,只恐难免杀身之祸呀。”

    “这……”钩戈夫人一时间呆得如木雕泥塑。

    江充轻轻走到钩戈夫人身边,半俯下身体,在钩戈夫人耳边充满温情地说:“娘娘安心,有我江充为您效劳,定能化险为夷。”

    钩戈夫人扭过脸,因为离得太近,竟擦上了江充的鼻尖,不由得脸上泛起红潮:“江大人有何高见?”

    江充还是有意识地将脸靠得很近,呼出的气息重重地喷在钩戈夫人的粉面桃腮上:“一句话,先下手为强。”

    钩戈夫人感觉到江充的用意,但她没有回避,而是嘴角现出一丝苦笑:“江大人请细说其详。”

    “这事我要冒杀头的危险。”

    “你就说吧,一切我自会为你做主。”

    “卑职拼着性命为娘娘效力,难道娘娘不该有些回报吗?”

    “你想要什么,”钩戈夫人目光直视着他,“黄金、高官、还是美色。”

    “在下不敢说。”

    “我恕你无罪。”

    “臣渴思美色。”

    “我宫中的宫女随你挑。”

    “臣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以至神魂颠倒,难道娘娘还不知道卑职的心吗?”

    “江充,你好大胆子,竟敢调戏皇妃,看我禀报万岁,还不剥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

    “在下向娘娘表明了心迹,便碎尸万段亦心甘情愿。”

    钩戈夫人又认真地注视着江充:“你就这样对我痴情?”

    “卑职所言皆出自肺腑。”

    钩戈夫人调转了话题:“你说说看,究竟怎样先下手为强?”

    “娘娘,万岁要臣追寻巫蠹之源,而公孙贺正好应梦,只要娘娘居中策应,公孙家不说全家抄斩,他自己实难逃一死。”

    “这对我有何好处呢?”

    “公孙贺一死,卫阮是他的同党,也就难以活命。那么,卫皇后就脱不了干系,再接下来,就要牵连到太子。”

    钩戈夫人已经听得兴奋不已:“太子被废,这太子位就非我儿莫属了。”

    “那皇后还会是别人吗?”

    “好,只要我母子登上太子、皇后之位……”钩戈夫人突然将话打住。

    江充却是盯住不放:“怎么样?”

    钩戈脸色像一块红布:“我就让你如意……”

    “娘娘,下官可不想望梅止渴呀。”江充试探着捏住了钩戈夫人的手。

    钩戈夫人正值妙龄,而武帝已是行将就木之人,精血两亏肾力不济,她一直是干渴的。见她没有反对之意,江充伸双手将她抱起,急步跑入了寝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