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游之大理大学游记

髑髅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髑髅杜文集最新章节!

    近几周来,每个周末都有这样一次徒步之行——或远,或近,或有目的,或无目的。

    说无目的是假的,即使没有目的地,徒步也是由于平日在办公室待久了,缺乏锻炼,体重日似一日地渐长起来,有些顾虑了。平时总以“忙”为借口,懒得一动。到了周末,也就没有了推搪的理由。

    今天的目的地是大理大学。传说中,这个季节,大理大学的樱花“美呆了”

    记忆里,之前我只去过大理大学一回,那时候大理大学还叫大理学院,而且还在建设当中。自2015年4月29日正式更名以来,大家都称之为大理大学。当然,这个“时间”我是网上“百度”来的,准不准确不加考证。当然,也有人习惯性地呼之为大理学院。不过,在我听来都一样,这只不过是个“称谓”而已。

    所以,今天也可以算是“慕名而往”啦!

    我没上过大学,本科还正在读网络教育的函授,大学的校园是什么样子,我真的无从谈起。是像小学、初中的样子?还是像高中的样子?抑或都不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踏进大理大学,我倍感新奇,也觉得异常神圣!

    真不愧是大学,光光校园就格外之“大”教学楼也格外之“大”园林式的设计,加之整座校园就好像镶嵌在群山之下的宝石,用“巧夺天工”“美轮美奂”这样的词来形容,应该一点也不为过。高大的古今中外名人雕像石柱,宽阔平整而层次分明的广场,月牙状的水池以及随便可见的绿化区。一路走来,宽敞的马路把校园的绿化区分隔开来,比如,今天此行要去的樱花园,就是其中的一小块。

    内子说,去年她和同事一起来看过樱花,但她也不确定在什么位置了,因为校园真的太大太大了,当时又是乘车来的。直到最后,她也不得不自己承认自己是个“路痴”了。

    无可奈何,只能让我这个自认为方向感还不算差的人来带路,一探究竟。

    看看左边,望望右边,确定没有车辆过往,我才敢牵着内子的手一起走过马路。对面就是“闻名已久”的大理大学的“樱花园”啦!身临其境,真的很开心。不过也有一丝丝的遗憾,樱花已经开得差不多了,一片近乎衰败之象。只有中间两五株还依旧保存着那份绚烂。

    衰败也好,绚烂也罢。既来之,则安之。摆个姿势,拍个照,留个影,也算不枉此“徒步之行”和“慕名而往”!美女,我所欲也;鲜花,我所欲也;二者已然得兼,夫复何求也!内子也很开心,她说,谈恋爱之时,我都没有那么“浪漫”的带她到处游玩。反到现在,经常带她到处走走。我借用了“小品”里的一句话回答她——“原来,我们属于慢热型的”!

    虽然三十出头了,不过看上去还像学生。她如此,我也如此。我调侃她说,别人看见我们,还以为“外面的大叔来学校泡学生妹”呢;她不甘示弱地说“怎么会,他们一定以为是外边的富婆包养着个小帅哥”或许这些“风月之事”在大理大学已然是必谈之话题,所以人们在谈论的时候也就无须避讳了。呵呵,我一时感受到了世说新语“排调”篇中“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子不啻如此”的意趣来

    游完了樱花园,我们商量再往上走。如果可以的话,今天把大理大学转上一圈。也算是深入了解一下这座“慕名已久”而“从未谋面”的大学。说真的,虽然大理大学离家不远,但从未想过,闲来无事,进去逛逛,汲取一点学养。活该自己考不上大学。

    路上,我们看到了很多树种,比如水杉、银杏,当然,还有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

    经过食堂区的时候,幸亏内子认出来了。已经十二点多,肚子早就饿了。我们去大学食堂“汲取了点营养”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和感受到了“大学”和“小学”的不同。一走进餐厅,墙上就醒目地写着“半丝半缕,当思力物维艰”的提示语。如果在小学,我想应该会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过,到大学依然适用。所以贴在了对面的墙上。

    饭后,我们打算继续深入大理大学之“腹地”在餐厅和超市门口,我们遇见了一些学生在搞“学社活动宣传”我没见过,很好奇也很自在地就移步靠近了。“你好,请问有什么需要了解或咨询的吗?”突然一个声音伴随着一个人向我走来。我被突如其来的询问问傻了,有些不知所措:“呃没有,我只是随便看看”我真的只是随便看看——我看到了“苍洱国学社”的字样,下边是一些照片,有古戏台,有民族文化传承者,有祭孔活动之类的当然,还看到了一些人在做什么营销活动。

    从超市出来的时候,内子提醒我说,她上次去看樱花的地方,好像不是刚才我们去的地方,要不要问一下路。正好有个学生迎面走来,我就向前去跟他请教了。他的回答坐实了内子的说法,并指导我们怎么走。按照他指导的路线,我们真的找到了新的“景点”

    这应该是大理大学校园的最后边了吧。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再往上走就是苍山了。不过这样讲也不准确,大理大学本来就建在苍山脚下,一大半校园还在苍山山坡上,怎么能说再往上走就是苍山了呢?不过,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才恰当,姑且就这样吧。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真是一处人间仙境。这里人很多,但不全是学生。反而像我们这样不是学生的人,看起来更多一点。有的朋友三五人,有的情侣一两对,有的是一家子上阵——老人,孩子,男人,女人——有的在空地上相互追逐嬉闹,有的在通幽曲径上悠闲移步,有的抱着孙子在湖潭边拍照,有的一家子在风景如画的秋色里来张合影

    啊!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大学”之“大”“独乐乐,不若众乐乐”大学之“大”在能“与民同乐”

    一开始,我还有些纳闷——听闻大理大学有很多宿舍,定期活动结束后就闲置着。外来旅游者可以提前预约住宿,价格还很便宜。现在想想,此举也算是一举数得了:给学校打广告,为学校赢得声誉;给旅游者提供便利,为大家提供感受大学之“大”的平台和机会;更能营造大学之“大”的氛围。

    孟子说:“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大理大学之游乐,也可以算得上是“贤者之乐也”!

    我一边拍美景的同时,也给内子拍了许多照片。然后,让内子给我拍张照片——就坐在竹子前的石头上。诗经?淇奥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竹子,我也有一份特别的喜爱。我一本正经地端坐在竹丛前的石头上,内子说表情太僵了。我说:“宁输形象,不输气质。”

    远眺苍山,秋色尽收眼底;悄移玉步,绕过桥廊台榭。看了诸多美景,走着走着,也有点疲倦了。从家里出发,徒步来大理大学,算算也有六七公里路吧,加上在校园里兜了个大圈。内子有些走不动了,我也脚底有些微疼痛。

    稍息片刻,我们沿小路径下山来。在下来的路上,我们巧遇一片红梅林。正要拍几张照片的时候,突然一只小鸟飞了来过,停要梅梢。抓拍了几张,真是天生的“模特”很是配合,不止停留良久,而且还能给出不同的姿势。

    我在一边专注地拍照,却不想引来了路人。几个小女生,看上去像是学生。正在讨论这是什么花,其中一人问同行诸人:“这是梅花还是樱花啊?”可是没人能明确地回答她。

    我在给红梅拍特写。她过来问我。我下来的时候在一个牌子上看到了“红梅”的信息牌,因此很自信地告诉她:“这是红梅!”

    当然了,除了红梅,一路走来,还看到了像“荷花玉兰”“云南樟”等等一些树种。当然了,还有“银杏”——上去的时候,路边的银杏还有黄生生地叶子。而下来的时候,看到的银杏,是光秃秃的样子。是不是叶子一下子就掉光了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上去的时候,我是从校园南边的路上去的;而下来的时候,我是从校园北边的路下来的。可能是品种不一样,也可能是地理位置或气候因素吧!呵呵。

    下来底下,又一次经过“雕像石柱”广场。这边的柱子雕有“老子骑牛出函谷”、“李时珍”、“郑板桥”、“蔡元培”、“鲁迅”等。我还跟“三闾大夫”合了张影。然后,我们就走路到214线公路乘四路公交车回家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说说今天徒步来的路线吧。从家出发,家住太和村。沿茶马古道,穿凤阳邑村。凤阳邑村茶马古道,古称草帽街,听说是这里当时是草帽交易的街道。再经过大井盘。从太和至大井盘的茶马古道原路还很完整,虽然几经番修,破坏了原貌,但原趾还在。大井盘过去,茶马古道就已经被房地厂开发破坏,无从辨认了。再经过莫残溪,来到观音塘。我们进寺简单地礼拜了一下。出来以后沿着观音塘前的老路一直走到清碧溪。然后就沿着现在的214线新路一直到大理大学,途经上阳和、南五里桥。时2015年12月12日农历乙未年冬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