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明朝那些事儿

东江小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东江小子文集最新章节!

      一

    时下,许多网络(文学)正是飞速地发展,一般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是很难与此发展速度跟得上,毕竟多数时间很少接触的缘故罢。然今年初开始着在些许文学网站上发表自己的文字作品了,以往在国内一些地方报刊上发表些文学作品,也仅仅是业余的或者说过了把作家的瘾而已。在去年即2006年的三月份开始,有位名为“当年明月”的就在天涯“煮酒论史”写作了明朝那些事儿,也就这样在以后的时间里头,其点击数字达到上百万(据说有300万吧)之多。从而使得“当年明月”也就成为了新浪博客推出的写作明星,2006年的九月份明朝那些事儿震撼出版,其风头也就直逼着福建厦门大学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品三国的易中天。其实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君王宗法制度成熟、完善、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向近代转型的开端时期。然而明朝的中后期,在经济上出现了很多新的因素,也就是以前许多学者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政治上的民主思想、文化上的个性解放的思想,经济上的重视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思想,这些对传统形成了激烈的冲击。

    抑或,是中国人自身对于历史的关注具有久远的传统,无论是前几年的宫廷电视剧,还是现在出版界的历史热,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历史的普遍关注。一些文学或文艺作品描述,使人们将明朝与血雨恐怖、黑暗腐朽等相联系着;长期以来,人们本来对明朝的了解和认识既少而又模糊,对于历史著作也就造成了对明史的许多误读,明朝成了一个提不起来的,让人讨厌的朝代。可在正式的大量史书原始记载中,明朝并不完全是这样的面貌。

    处于南京的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刻在明孝陵前石碑上“治隆唐宋”的四个字,据说是由清朝的康熙皇帝手书的。的确,朱元璋是一位杰出的皇帝或者说是政治家,他所治理国家的理想及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不仅维系了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的统治,而且还被清朝所继承。中国历史中的汉唐普遍被人们称之为盛世,中国当时的影响力远播于疆土之外,但其明朝当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力更是超过了汉唐。特别是在永乐年间(1403-1424),有三十多个外国使团追随郑和的足迹来到中国的,甚至有许多国家的使节长期居住在了中国,直至生命结束在中国的大地上了。当时的中国综合国力,对于世界产生的影响力是强大的,因而“远迈汉唐”也就不是似是而非的一句什么空话。

    如今的这些年,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声比较高涨,这也和历史热形成了暗合。明朝热也是人们试图从历史中探寻传统和文化的一种尝试。在网络时代草根群起,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专家和学者所讲述的明朝(历史),更热衷于讲述自己的明朝(历史)。对于这一点恐怕也是明朝热持续升温的动力之一。在各种各样频频出现的影视剧里头过时了的清朝戏,早已经让观众朋友们在审美上感到疲劳,明朝(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一经推出,显然正好符合了人们包括观众朋友们此时弃旧迎新的普遍心理,一下子提起人们的兴致,使得明朝(历史)也就让人们狂热起来。

    二

    如果现在你能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到北京参观一下那蜿蜒的长城或者浏览一下气势宏伟的故宫等等,无不可以感受着咱中国曾经辉煌的灿烂文明。

    读明朝的历史,要从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即位称帝开始,到在南京称帝的弘光皇帝朱由崧1645年被俘为止,明朝前后一共经历了十七位皇帝,也就是说从1368年到1645年明朝统治了共二百七十七年。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明朝它不但承接了汉儒的传统,也开启近代历史的重要朝代。当你手捧着历史细细地在读明朝的每一段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无论从其人口、国力、疆域上来讲,明朝是有着一个实力的朝代。在明朝击败元朝的统治以后,朱元璋通过了屯军达到巩固自己的版图,前朝虽然列入了自己的版图,可实际上在中央政令也还有没到达的地方,如云南、贵州等地又通过移民加强了重新分配和开发,至明成祖耀威海外的时候,明朝已经对元朝原来控制的绝大部分疆域进行控制。其声教所仡,岁时纳贡,而非命吏置籍。

    有时候,你会发现历史的车轮,本来就一直在它自己的那道辙里头不断地前进。从很多方面来看,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无论是经济、军事、科学、邦交、文化以及民生,都具备着“盛世”的因素使得这个朝代的中国人有所沉醉。然而政治上当时实行着较为完整君主制度,从作为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寒贱的皇帝,朱元璋在他登上帝座后,他那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才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

    在今天的人们讲到明朝的历史,特别讲到政治的君主制度的时候会发现中国明朝的黑暗政治始于太祖,所以明史专家把明史热不起来的原因归结于朱元璋,认为在朱元璋制造了统治体系,使得朱家的子孙可以不见朝臣,朝廷照样运作,因此这样出现了明朝的帝王成为历史上各个朝代中最无趣的帝王。整个明王朝的漫长历史的帝王中,除了一个明武宗,其他的皇帝都是不爱外行出游,有的甚至躲在后宫里头好几年,连见自己的朝臣的兴趣都没有。说到对于明朝的历史误读的时候,人们就想到明朝的流氓政治,使人们将明朝与血腥恐怖、黑暗腐朽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如出现了皇帝启用了一些其他的力量来维持统治,这使得明朝的“厂卫”和“太监政治”有了市场。在朱元璋的有生之年里头,曾发动了一场文字狱,这就使得人们对明朝开始有了不好的印象,实际上明朝以后的皇帝并没有再发起过什么文字狱。一位明史专家这样说道:“人们印象中明朝的残酷那是主要针对官吏,并不是针对那些普通老百姓,实际上明朝的税赋也并不是很高,人民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安居乐业的。总的一句话就是‘严明以驭吏,宽裕以待民’。”

    此外,对明朝科学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所谓总结中国传统科学的巨著,如对传统中医药的总结性著作本草纲目、如称之为农业百科全书的农政全书、如中国人发现了十二平均律的乐律全书等等。就中国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已经面临着近代化的前沿,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科学家可以和那些西方来的科学家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所以西学东渐并不是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的输入,而是双方平等地沟通和交流。

    三

    古装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的热播,像是为“明朝热”继续升温增加了一把猛火似的。今天的我们想象不出在这个世界上,会出现1566年那样一个很是重要的年份,将影响未来世界格局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一年:比如说在亚欧之间,奥斯漫帝国的苏里曼一世在进行多次扩张后,把这个古老的帝国带到鼎盛时期,但因为苏里曼一世本人在这一年的去世,失去了他强大的个人权威,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比如说东亚的日本还处于在战国时代的末期,这一年有一位松平家康的年轻人改姓德川,从此影响日本历史的德川家族宣告诞生,德川家康本人也在日后开创了江户幕府时代。再比如说北欧的尼德兰,几万名抗议者破坏了天主教的圣像,烧毁债券和契约,矛头直指教会和统治他们十年之久的西班牙人,这场运动被后人称之为“尼德兰革命”的开端,然这值得一提的是,也就大约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在这场革命当中建立起来的荷兰连省共和国,就把自己的贸易船队开向了遥远的中国。

    这一年,中国正处于明朝嘉靖皇帝的最后一年,进入十二月的时候嘉靖皇帝因为长期服用丹药导致的慢性中毒而驾崩。话说到这位嘉靖皇帝在明朝的十几位皇帝中,其知名度首先应该说是很高的,原因除了一篇著名的海瑞罢官外,在历史的教科书当中,嘉靖皇帝的评价也总是离开不了这么几个字:“昏庸无道,荒淫无耻”在这我们今天说到嘉靖皇帝的同时,也应该提到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这些饱读诗书或者说是久经考验、深通权术的人。在“当年明月”的一篇文章嘉靖:过于聪明里则说:“实际上,嘉靖这位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为聪明的皇帝之一,他的智商要远远高于常人,执政四十多年,玩弄无数人于股掌之间,那些认为他是昏庸之辈的算是彻底地被他给蒙了”其实呢,嘉靖皇帝很清楚自己是个什么身份,毕竟这是一个权利斗争激烈的年代,他充分利用和把握着矛盾来制约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

    明朝的历史提到了嘉靖皇帝、严嵩,那么就不能再提到一个名叫海瑞的人。在嘉靖四十五年(即公元1566年),当时的海瑞时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其户部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监管和调配各地的财政税收,户部主事的工作实际上只是签发公文而已。海瑞在嘉靖四十五年初,买好了自己的棺木,诀别妻儿并且遣散了家僮,便向嘉靖皇帝呈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在这疏文当中,海瑞批评嘉靖皇帝在“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的情况下,仍然“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野”希望嘉靖皇帝“洗数十年之积误”“使诸臣亦得自洗数十年阿君之耻”嘉靖看后大怒,经侍奉一旁的宦官黄锦替他说情,虽没被处死,但终究还是被抓下狱。

    这就是海瑞的千古一骂,在历史尘封了四百多年后的1959年,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发表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两篇文章,在七易其稿后,1960年,这个直接影响中国当代史进程的剧本以海瑞罢官的名字定稿。可是,海瑞在历史中的实际作用并没有后人想象中的那么大,但他清廉刚正的道德形象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

    四

    沿着明朝的历史,自嘉靖皇帝之后,明朝又出现了一位不坐朝的皇帝,这一次的时间更长,竟然达到三十余年。他就是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在位的时间为1573年至1620年。万历皇帝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十岁到二十岁基本上是一个象征性的权威,凡是依大学士张居正而行。在其二十岁亲政以后,初期还是勤于政务,后期则疏于朝政。

    在当代史学家黄仁宇的著作万历十五年中的万历十五年指的是1587年。而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英文名被干脆翻译为无关紧要的1587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在该书的作者黄仁宇先生则认为,这一年发生的许多小事对历史发展方向的作用是不容小觑,或者说在那看似是个寻常的年代里,不象是在嘉靖皇帝那样的年代里,中国历史上的专制程度达到了高峰。似乎是历史注定这一年在辽东巡抚发现,建州女真的一位酋长在吞并其他部落,他担心此人壮大后会危害本朝,于是出兵征讨却师出不利。他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其他部下不能依照命令行事,然在那位酋长终利用大明官员之间的不和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说到这里人们会想到了这位酋长就是努尔哈赤,他在距万历十五年仅仅五十七年之后,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即努尔哈赤的孙子却取代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成为了紫禁城乾清宫的主人。此外,也就在万历十五年末十六年初的时候,还有那么一件事情是让我们值得一提的。说是管理东厂的一位官员张鲸被文官们参劾,原因是他参与某些官员勾结,还收受贿赂。在这次参劾事件的背后,除了张鲸自己个人的因素以外,深层的因素在于文官集团对于东厂机构的普遍不满。万历皇帝在这个时候虽然还没有意识到其中问题的严重性,却使得群臣心气未平地继续上奏,无奈之下也万历皇帝心灰意冷,从此不再见到自己群臣们,让自己隐居在深宫不再理会朝中之事。

    话说到这,大家应该知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高度发达的时代,甚至应当说是皇权孤立。其实在欧洲已经进入了文艺复兴,现代形式的民族国家逐渐形成,麦哲伦、哥白尼以及伽利略做出了惊人发现的世界大历史转折期,中国依旧在明朝这样一个由宦官擅权乱政、特务政治都是由此直接导致的环境里。宦官是指古代在宫廷内侍奉君主及其家族的官员,一般由经过阉割的男性充任。宦官并非中国的专有事物,在古代西亚细亚诸国,及稍后的希腊、罗马都曾役使过宦官,伊斯兰国家中也有存在的迹象,但往往很快就被抛弃了。虽三申五令禁止宦官干政,却无奈遭到破坏禁令的。此外,还是要在这里说说关于明朝的“厂卫”制度,它是明朝统治者为强化专制皇权而设立的特务司法机构。厂是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是指锦衣卫。最早的明代特务机构是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设置的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上十二卫”中最亲信的一卫,后来被朱元璋授予“缉捕刑狱之事”从此不但得审大案,权势显赫,而且插手到正常的司法审判,气焰是十分嚣张的。锦衣卫的一项著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根据吉林大学法学院的教授霍存福介绍说,廷杖是一种在殿廷前对“违抗”皇命的大臣直接施以杖刑的法外刑罚,由司礼监监刑,锦衣卫施杖,可以施加于任何一个大臣。明朝死于廷杖下的大臣不计其数,即使逃过一劫,廷杖之刑对他们的肉体和心灵也都是极大的伤害。

    五

    在明朝的二百七十七年历史里,思想以及文化文学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收获和发展。思想上卓有成就的,如李贽(1527-1602年)提倡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主张婚姻自由等;如顾炎武(1613-1682年)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如黄宗羲(1610-1695年)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思想等等等等。

    而在文化上,明代的著名画家历来推崇世称“吴门四家”的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等,被称之为“明四大家”之一的唐寅更是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不但博学多才,而且还吟诗作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以溪山渔隐图、山路风声图尤为著称。在丰富的文学上,以章回小说格外突出,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地把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近百年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塑造了曹操、刘备、周瑜、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栩栩如生的任务形象;如施耐庵的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的故事,描写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揭露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成功塑造了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语言简洁灵动,人物充满个性;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一部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包含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突出了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还有就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冯梦龙的“三言”、徐霞客经三十年考察撰写成的六十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以及李时珍的中医学论述药物学的专著本草纲目等等文学医学作品。

    在整个明朝的历史过程中,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至今流传。据明史中记载,郑和“自幼有材志、丰躯伟貌、博辩机敏。谦恭谨密、出入战阵多建奇功。”也因此而博得了明成祖朱棣的信任。1402年朱棣在北京发动了“靖难之役”而做了皇帝,年号永乐。永乐三年,郑和奉诏第一次出海。那明史记载,郑和出海的船队共有人员二万七千八百余人,自苏州六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五虎门扬帆。此行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古里及旧港等国家,永乐五年九月二日即公元1407年10月2日还朝。此后的六次航行,郑和船队沿着原来的航行路线继续向西扩展,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走访了三十多个国家。郑和船队在给沿途各国带去明成祖朱棣的问候和中国的瓷器、香料的同时,归来的船队上也载满了异域珍品和络绎不绝的节使。

    时值明宣德八年即公元1433年7月22日,当太监王景弘率领没有郑和的船队抵达南京,历史从此便永远被定格在这一刻。这年四月,第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之后数百年的时间里,浩荡的东方船队在西洋已然变成了遥远的传说。此时的西方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十五世纪末,在西欧人的主导下西方航海家们陆续发现了抵达美洲和东方印度的新航路;很快地欧洲人利用这两条新航路打开了美洲和亚洲市场,西方开始赶超着东方。在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地区倭寇的兴起,并非简单的劫掠。史料显示,倭寇的组织原因,与明朝的海禁和朝贡贸易衰落有着直接的关系,朝贡贸易难以维系而导致海外通商受阻,民间自由贸易的禁止导致这种阻力被走私或倭寇所消化。

    到了1644年明朝就亡国了,清政府仍秉承了明朝自给自足、闭关锁国的经济理念,一直到了1840年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中国人才意识到,明王朝巨大集权背影的弥害之深,而中国毕竟已经大大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