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侠者路在何方

东城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东城醉文集最新章节!

    武侠故事最早的记载是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里面有张良博浪沙掷锥刺秦;有荆轲刺秦;有项庄舞剑的鸿门宴等等。在明清小说中才正式出现武侠元素。在西游记、杨家将中都有其表现形式,只不过其主题不是武侠而已。而后的七侠五义、十三金钗、铡美案、儿女英雄传中则正式直奔“武侠”这两个字的主题。这些小说奠定了新武侠小说的基础,确定煞形。而还珠楼主在此煞形上建立了现代武侠的模式,如分门分派,武术封号等。而金古梁温等人则在此模式上各展其长,奠定了现代武侠小说的基础。(但这四人绝不是奠定了武侠史上四座不可逾越的大山)还有萧逸、卧龙生、柳残阳、诸葛云飞、黄易、独孤红等人也是有所作为和影响的武侠小说家。这就是武侠文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文化史中重要的一页。

    所谓“武侠”即通过武力手段云维护正义,惩治邪恶,受人爱戴敬仰的大人物。亦可释为武林中有才有德的侠义人物。反正他们的所做所为要益于社会、益于人民。而武侠小说即是记述这些武林侠客们的传奇故事的;让武侠精神发扬光大,传播侠义力量,感染读者,知道什么事不可做,什么事该去做。君不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王勇,助人为乐的雷锋,惩凶除恶的张扬,为义字而两肋插刀的张子强,为忠字而赴汤蹈火的邱少云,还有为了证明自己清白从十楼飞下的少女等。这些人中,有的是善人,有的是恶人,也有的是愚人;不管怎样,武侠精神感染了他们;所以他们会为了“忠孝节义”、“和平幸福”不惜付出自己的身价性命甚至名声!当然武侠也会让人变坏,就看读者是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去理解的了。

    现代武侠小说造就职就了武侠的辉煌腾达,也滋生了低级下流的武侠文化。它娱乐了大众,也毒害了许多青少年的心灵。

    武侠小说写家中,武林盟主金庸独占鳌头,其次是梁古温萧黄卧柳李等。新派武侠小说写家中,小椴、步非烟、寒丁、张闻笙、时未寒、松风古琴、艾艾鸟比较出名。还有一些武痴迷的写家如东城醉、玉壶、剑飘飘等正励精图治,迎头赶上。按理说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啊,可武侠文化的危机还是未减去多少,反而加重了。

    首论金庸,他本是搞杂志报刊的;因陈文统写武侠小说而影响巨大,其上司便也叫他写,阴差阳错地就将一个本搞学术研究的人变成了一个娱乐大众的写家,也就造就了当今闻名华人世界里的“武林盟主”!金庸凭一部书剑恩仇录而得到读者认可,继而之以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等作品将之推上巅峰。现在金庸的小说拍电视电影是拍了又改改了又拍。这其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金庸小说前工后拙,场面宏大,人物繁多,以假乱真。忠孝节义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惜其浪漫气氛与曲折情节缺乏真实感。文中都是一个脾性,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正面目,即把一个人写得太绝对太完美了。其表现手法也无创新,同一套路施之。而人们津津乐道的“以假乱真”的场面,往往让许多青少年误解了历史,造成不良影响。这当然不能怪金先生,毕竟当时匆匆,只为娱乐大人而写,并非要“文以载道”!

    而梁羽生乃现代武侠小说的祖师爷,(大家公认!也有人推还珠楼主。)以龙虎斗京华、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而驰名中外。他继承了明清小说的写法,又融洽了现代白话小说的写法,即通俗又古典。其小说中历史气息浓厚,文采飞扬;气势如虹,前工后拙。可惜在武打招式中过于偏激,人物正邪分类太死,有的地方太罗嗦了,结尾不妙。不过有一点很少人知:那就是其小说中的历史与真正的历史其本一致,可要改编为剧本则会遇到难题。如果说金庸的武侠博大精深,为大武侠;梁羽生的武侠悠雅潇洒,为正武侠;那么古龙的武侠剑走偏锋,则为怪武侠。

    古龙面貌不佳,身份低微,但他好酒好色。于是他就把完美形象寄寓在自己的作品中,好像他就是大侠客,喝酒、泡女、杀人,够酷吧?从第一部苍穹神剑到最后一篇短篇猎鹰.赌局,古龙一生写了三十多部中长篇武侠小说。其中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天涯明月刀、多情剑客无情剑系列影响重大。古龙把推理注入武侠,以气氛推动情节。而且文体自成一派,语言独树一帜。然而他把人物写得太炫太完美了。小说中场面风格都一个样,局限在一种孤冷仇杀的氛围中。且运用哲理小文、比喻联想过多,进入主题慢,线索阴暗,给人一种拖泥带水的感觉。难怪其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时,其难度最大。

    比其前三位,台湾的温瑞安应为后起之秀吧。但他凭借四大名捕系列,奠定了他大侠的地位。他的作品将金古梁的三种风格汇聚一体,创造出了温氏写法。其作品中正义浩然,人物众多,气氛紧趋,情节联贯,伏线轻长。表现出了人物的双面特性,可没注意人物更深的发掘。景物道具把握不好,一切如过江龙,似历史小说的说书本:即留给读者的人物形象不深不鲜明。这可能跟温巨侠以前写科幻小说有关系吧。

    至于萧逸在甘十九妹,黄易在大唐双龙传,戊戍在武林传奇,李凉在奇神杨小邪中都表现不俗。各有各的万儿,各有各的招牌。

    新一代的武侠小说写家们大多无创新,无改革,没有树正新武侠的大旗。结果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一个样,一个形状。要想创新,首先得自己设计模具,不能老租借别人的。白桦林杂志社于2003年就办了一个半月刊新武侠,目的就是提拔新人,开创第三代武侠局面。可惜很多人都是为名为利而来,心浮气燥、急功近利。写的东西是形式大于内容,或有内容而没了形式。作品陈旧老调却又故弄娇情,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可笑!有些东西其本人都难超越,何况别人?赵薇就超越不了还珠格格小燕子这一角色。江郎才尽,走进了死胡同。这些谈何创新?还有杂志社有些编辑太注重名人效益。什么名人、老朋友、通俗题材,稍稍一审即可过关。而对于新手另类的作品、或其作品中的元素看不明白就拒之门外。所以武侠要发展,不单是小说家们要努力,更要提高武侠小说编辑们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否则那真是武侠文化的又一悲哀啊!

    谈其文化,武侠小说还有点勉强。武侠小说一直以来未被视为正统文化,而认为是低俗文化,且文学也难沾上边。自金古梁开创了新武侠的格局,各种武侠小说如雨后春笋一样滋长起来。武侠电视剧、电影热播,漫画普及等等,才渐形成了一股武侠风,即武侠文化。然这种文化在发展中变成了一种商品:可交易、可哄抬、可篡改!这一切有武侠小说家们的责任。他们的作品中不是充满了仁爱情怀与正义力量,而是充满了暴力与色情。有出版公司的责任。他们为了其书的销量,随意出版一些冒名顶替之作,质量差劣之作;严重扰乱正版武侠市场,损毁武侠文化的形象。还有就是武侠小说所派生的东西,如影视作品、游戏产品、网络产品,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影视作品中制片商为了收视效率,不惜乱改剧本、滥用演员;使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在打折扣,使这本武侠小说的形象也下降。至于游戏网络大多以武侠之名,开发暴力血腥之作,使青少年深受其害。这一切破坏了武侠小说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难怪武侠文化迟迟才进入正统文化的大家庭里。

    国人,清醒吧!拯救武侠迫在眉睫啊!让武侠成为中华文化中最灿烂闪亮的一颗明星,不再被人诟病指责!

    要拯救,首先得从长计议:变革!日本不是因“明治维新”那场变革而猛然崛起的吗?武侠小说的写家们不要被一句:在百年内,武侠小说的成就还没人能超越金古梁三人的话而吓唬住!我们新一代武侠人应摒弃传统,树立自己的门户,辟出新的武侠大道来。努力努力再努力!探索探索再探索!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虚妄大名而依葫芦画瓢,只有自己建立了自己的家园,才不会寄在别人的屋檐下,才不怕风吹雨打,才不会被人讥为瞟窃者!否则你的武侠尽头就到了!

    现在武侠小说流行气氛派。追求在词语上优雅绝伦,在形式上模糊两棱。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常用代号)来写。且爱以大漠、杀手、情人、剑客、菊花等到为题材。把气氛搞得神秘、凄厉、浪漫、肃杀;把场景设在花丛、草原、雪山、湖水、夕阳下等。内容上则显得空乏,武打动作平庸乏淡。对话占了全文,要么一句话也不用说。这些让人只觉得在看一篇优美而深奥的散文,或者是一篇生活琐事的白话小说。还传承什么侠义文化,发扬武侠精神?这是创新吗?完全是抄袭古龙的那一套!难怪时下有人叹息:武侠小说的创作已是黥驴技尽,武侠文化的发展已是穷途末路了!

    武侠小说要创新,先要学会如何创作一篇合格的武侠小说。

    一:小说中要表现出“武”与“侠”才叫做武侠小说,倘不就成了网络、言情、魔幻、生活之类的小说,或者公案、历史小说。

    二:把握住小说的三要素:主题、情节、人物。

    1、不能脱离主题或主题隐伏不明,表达不出所需要的思想、观点或意义!要表达主题,就离不开好的情节。

    2、情节可曲折可平直,用词亦白亦雅、或工或拙。不要去追求那种“用最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最高深的意思来”那样,满文都成了格言,反而让人看不懂。词藻富丽、文字巧妙也可,但不能太多。试想面对一篇如散文史诗般的武侠小说,有几人能看懂?情节可以用多种手法来描述、延伸、铺垫。例镜头法、拼图法、剥笋法、漏斗法、蒙太奇法、场景法、直叙抒情法;但要运用恰当,否则就成了剧本甚至报告了。

    3、人物,推动情节的波浪,主题中的灵魂,故事的核心。有人说写好小说就是写好人物!可见人物在小说中的重要性。但写武侠小说绝不是写某个武林人物的传记,而是借助这个人物来开展故事情节,而情节又需要人物与场景来推动。如此相辅相成,展现人物的品性特质,表达主题思想。刻画人物要把握好人物的神与韵。具体一般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及其自身的神性;有时亦可用他人对比法与环境烘托法。刻画人物万莫太重而忽略了场景、气氛及其他因素,否则会出现破绽、矛盾,甚至孤立人物,使之形象成为了呈张白纸。

    总之主题情节人物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偏一不可!主题是龙头,情节是龙身,人物是龙骨。失去龙头则没有方向,那就成了一盘散沙。无龙身,其作品犹如一具骷髅,根本没有生气,死的!没有龙骨,整篇文章则显得软绵绵、空荡荡的,那就不是龙了,而是蛇!所以我们新型武侠人要创新突破的就是如何使武侠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三要素合理搭配,和谐共处!

    三:结构与语言的揣摩。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总框架,就如同高楼里的混凝柱。没有稳固牢靠的混凝柱,那么整个大楼就没有安全感。语言就如同高楼中的装饰。只有装饰巧妙美观,整个大楼才会让人赏心悦目。我们写武侠小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总的框架结构;是正三角还是倒三角,是直线型还是螺旋型。这些就确定了小说写成后的总体样式的好坏优劣。语言的运用是写文章的最基本技巧,也是最能体现写作水平高低。语言可诙揩、讽刺、直白、压抑、欢欣、神秘等等。只要高雅不失率真,不轻浮平淡失深义,不乏味。语言简练时则简,需要累述时要累。而且语言可以借用、引用;可以用比拟、夸张、对比、感叹、反问等修饰手法来表达,使之更加生动。总之武侠小说要写得精彩,语言上一定要下功夫。

    四;创新!现代武侠小说自还珠开山、梁金掘路,古温黄柳发扬光大,也快百年历史了。而现在第四代武侠小说写家们却还在模仿前辈进行创作,每年佳作稀少。有些新手在表现手法上作了创新,却不被人理解,被人讥为是中学生作文。要知道批评的人应该放弃上代武侠小说固有的写作思维来看待新作,那样才能看清别人是创新了,还是在乱弹琴。武侠小说的结构、语言创新最难,也最不易被人认同。比如你安排了个“穿针引线”的结构,使用了诗歌式或野蛮式的语言,很多人会说你的作品结构不完整,语言不简练高明,故弄玄虚、弄巧成拙等等。任何东西都要有人去尝试,才会慢慢形成被人认同的东西。创新者不要气馁,评论者不要主观臆断,而应从客观上去点评!

    这就是一部合格武侠小说的创作方法。望武侠小说的写家们突破传统,大胆探索,不怕失败,争取树立起第四代新武侠小说的大旗来!

    武之侠者,路在何方?

    但愿有一天,有人能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