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非烟,七抡闷

独孤意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燃文小说网 www.ranwenxs.cc,最快更新独孤意文集最新章节!

      正所谓:“独孤一棍,向不轻发,一棍之下,震天憾地”今在论坛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全中了步非烟的计了,金大侠的命她今生是革不成的,但目的已经达到了。如果不喊出那句梦话,又有几个人会注意她。”笔者不由得大呼上当,乃愤然拔出手中三尺笔,誓当再举闷棍,一砸到底。

    中国人历来有个做梦的传统,像夸父追日、长娥奔月,那是一种迷离的梦境,代表人类对神奇造物主的一种向往。还有就是于夜深人静之时沉沉睡去,思维可以绵延千里,幻想无极,按心理学上的解释,那是睡眠中,在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称为做梦。而最为荒唐可笑的,无过于痴人说梦、白日作梦,北大才女步非烟明显属于这一类型,而且还是严重患者。

    步非烟,女,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出版武侠作品武林客栈、华音流韶、昆仑传说、修罗道、剑侠情缘、妖气长安、舞阳风云录系列等,曾获2004年温瑞安神州奇侠奖;全国大学生武侠小说征文比赛二等奖;2005年黄易武侠文学奖;2005年度今古传奇武侠文学奖前四强。并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三届被凭为三好学生,获得细跃奖学金;2002年到2004年,更喜获学习单项奖、奔驰奖学金。有“北大才女”、“美女作家”之称,现正忙于宣传作品、签名售书、备考博士和在博客上向金庸大师叫嚣,并兼拍一些诸如功夫 online的广告。其作品被某些居心叵测之人士吹捧为“最具想象力、结构空前严谨的‘新派武侠文学’”、“最有希望形成世界级声誉的本土奇幻构架”并举其排名为“金古梁温萧步椴”说是“中国现在最好的武侠作家之一”

    这么一大串光彩照人的个人简历、工作业绩罗列出来,还真把笔者给吓了一跳。虽然我对女子写武侠向来嗤之以鼻,以为写得再好的作品也不过是猪鼻子插大葱——装象。但本着“我佛慈悲,众生平等”的思想,还是费了不少银子搜罗来几本,珍而重之的拜读赏阅,哪知越读越不是味,写得简直就是象鼻子插大葱装猪,耗子披马夹装猫,糟糕之极,倒足了我三日胃口,就如同作者的名字一般,似烟非烟,如尘如土。可以说会使用文字,与用文字进行文学创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就是工匠与艺术家的区别。步非烟显然就是个学了点手艺的工匠,并且还未曾出师,就妄想和人家真正的艺术家、乃至艺术大师叫号,狂妄得忘乎所以。就以此等水平,还敢在金庸大师面前摇头翘尾巴,妄谈革命云云,难怪会在网上遭来如此之多的非议,真是叫人哭笑不得。笔者的母亲是位高中语文老师,看了步非烟写的诗后,夸赞其有水平。我说,步非烟之被称为才女,当然有其水平,但也只是在网络小说泛滥成灾的时代,在有限的圈子里。她仅仅是个工匠,手艺好那么一点点,和人家真正的艺术大师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渺小得可怜。至于领军人物云云,也只能引领一些十三、四岁的小女生,就像歌迷在捍为自己的偶像。她的作品远远不能引领我,一点档次也没有,从中更什么也学不到。当年读了还珠、金庸的小说后,感觉是天籁之音,七宝楼台,而看了步非烟的小说后,只能说是陈词滥调,蜗居陋室。至于其革命前后于各种场合所发之种种谬论,更是错漏百出,闻之使人喷饭。

    诸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北大获奖感言,有这么一句:“新武侠的发展是一个革命的链条,当年是还珠楼主革了三侠五义的命,才开创了新派武侠的先河。然后金庸又革了还珠的命。当金庸成为正统的时候,黄易、温瑞安的创作又被视作是革命的。如今,金古温粱黄都成了正统与经典,是到了我们来说革命的时候了。”此话看似有理,其实大谬不然。步大才女并反复强调:“因为如果没有金庸当年革还珠楼主的命的,就没有今天的武侠。如果总说一些谦虚的话,高山仰止什么的,无法超越什么的,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要超越前代,这才是对金庸先生的不尊敬,这才是对侠义传统的违背。敢为天下先,知其不可为而为,这就是侠。”如此将人引入一个误区,特别是对旧派武侠比较陌生的朋友来说,更容易中了步非烟的圈套,堕入彀中而不自知,以为句句在理,武侠非其如此,难觅出路。其实大谬不然,错之极矣,若然如此,必死无疑。可以说笔者若不是于古今新旧武侠无所不窥,并阅读了大量像陈墨金学研究系列、叶洪生武侠评论,乃至各种版本的武侠文学史等著作,也有可能被她蒙住,就如同文革中的红卫兵一样,听风就是雨,结果大是堪虞。

    首先我要说明的一点是,金庸大师时至今日为止,从没说过“革还珠楼主的命”这样一句话。相反他对还珠推崇备至。数十年间曾与各种场合对人言道:“还珠楼主、宫白羽对我的影响最大”、“武侠小说都看完了,只有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还值得一看”、“看武侠小说,还珠楼主写得也好,金庸写得也好”、“武侠小说领域真的没有什么重大价值的作品出现,除了水浒传、蜀山剑侠传,不过我不太喜欢还珠的文字”等等等等。还珠楼主在武侠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堪成开宗立派、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更呼之曰“武侠小说的祖师爷”虽然“奇情推理派”的朱贞木才是“新派武侠小说之祖”但凡写武侠的都应该心知肚明,谁才是真正的“祖师爷”谁才是“武侠小说之王”(许寅语),谁才是武侠小说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圣手。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对整个中国文学来说都是个奇迹,即令是中华儿女津津乐道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封神传置于蜀山之前,也将黯然失色,有如小巫见大巫,就可之其奇幻人间,无与伦比了(叶洪生语)。还珠楼主才气之高,可令20世纪的任何一位文学家,无论通俗或者严肃,无论鲁迅还是巴金,无论头戴多少顶博士帽子,身穿多少层钢盔护甲,尽皆黯然失色。诸君若然不信,大可多花银两,买来蜀山一看,一睹绝代大师才情。身为中华儿女,竟不看“天下第一奇书”(倪匡语),岂非白在世上走一回?一言以蔽之,大半个世纪以来,蜀山这部旷世奇书非但曾风靡过无数的华文世界读者,使之如痴如狂;同时也被当代武侠作家顶礼膜拜,视为“武侠小说百科全书”——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港、台武侠大家自金庸以下,如梁羽生、古龙、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迄至后起之秀温瑞安、黄鹰及黄易等等,几乎无一不受到蜀山奇幻剑招直接或间接的启发与影响。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无人能予否认(叶洪生语)。

    我要说明的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能把还珠楼主的命给革了,如果有,最好去外太空寻找,地球上产生不了这种能人。而充其量只能是创造一种新的武侠格局,于是梁羽生开风气之先,金庸集各家各派之所长,古龙独辟蹊径,剑走偏锋,实际上真正的新派武侠小说远不止此,乃是百花齐放,蔚为大观,只不过虽然很多朋友有嗜读武侠之癖,却仍是如在云里雾里,不甚了然,以至中了步非烟的诡计,下面由笔者来拨开云雾,一一剖析,还武侠一个真实立体的世界。

    武侠小说以汉初史记游侠列传和魏晋南北朝神异志怪小说为远祖,历经唐人传奇,宋代话本,清朝公案,降至民初武侠百家争鸣,汇为繁响。当然我所提及的只是主流,至于分流之强盗土匪如水浒传;伏魔降妖如绿野仙踪;儿女侠情如儿女英雄传等等等等,言之甚繁,在此从略。

    民国旧派武侠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出现了十位武侠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的宗师级人物,并且是后来崛起的北派在艺术成就上压倒了南派,成为旧派武侠的代表。南派有“江湖侠义”平江不肖生“奇侠精忠”赵焕亭“社会言情”顾明道“历史演义”文公直“党会秘史”姚民哀。北派有“奇幻仙侠”还珠楼主“社会反讽”宫白羽“帮会技击”郑证因“悲剧侠情”王度庐“奇情推理”朱贞木。其中犹以还珠楼主、宫白羽、王度庐三人最为了得。还珠才华绝世,深得古典文学神奥,其才如大鹏鼓荡风云,神龙破壁飞去,扶摇直上九万里;宫白羽尽得鲁迅真传,描摹人情世态犹为出彩;王度庐亦为一代言情小说大师,其作品犹如回风舞柳,摇曳生姿,能将悲剧文学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所谓的新派武侠小说,其界定大抵为作品的内容所表达的新思想、新观念及新的文学技巧等。如梁羽生虽有新派“创始人”之誉,但仅只是拣了个现成便宜,台湾的郎红浣写武侠比他早得多。而新派武侠小说继承了旧派的传统,遂因政治文化、创作取向等原因,乃形成风格迥异的各大流派,远不是步大才女所说的“因为如果没有金庸当年革还珠楼主的命,就没有今天的新武侠。”

    新派武侠小说大抵分为这样几个流派:以梁羽生为代表的“名士派”融合诗情画意,并结合历史而发思古之幽情。金庸之“综艺大成派”融合各家各派长处,并融汇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西洋文学,乃至五四新文学,自出机杼,推陈出新,含英咀华,蔚为大成。古龙之“新派”借鉴西洋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打破创作观念、思想内涵、文体写法之老套,剑走偏锋,别具一格。以啼风为代表的“清宫派”紧扣“反清复明”的主题,演叙故事。以台湾“三剑一美”即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慕容美为代表的“超技击侠情派”融合旧派武侠“北派五大家”之特色,转形异胎而作。以海上击筑生为代表,模仿还珠楼主飞仙剑侠之“奇幻仙侠派”因还珠大才震烁古今,普天之下无人能及,此派早已衰微,部分转入“超技击侠情派”以陈青云为代表的“鬼派”内容非鬼即魔,嗜血嗜杀。以温瑞安为代表的“现代派”追求新潮意象和视觉效果。还有以柳残阳为代表的“铁血江湖派”等等等等至于黄易,笔者引用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有人写武侠都弄出地球人和外星人来,打到太空上去了,那跟本不算武侠。”在此,笔者强烈建议把黄易先生的一些作品,还有诸如超时空转换,星际大战之类的小说都归入科幻类,如果随便写两个混球为了一个女人打架,并且打出花样来,就称之为武侠的话,那么中国遍地都是,而且无处不在。

    如上所述,新派武侠小说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各呈异彩。但总体而言,都是在旧派武侠“北派五大家”的基础上,花样翻新,缝缝补补,演叙故事,几乎没人能跳出这个窠臼。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跟本谈不到谁革谁的命,只是写作技巧更加多样和富于变化,形象塑造逐渐臻于完善。至于步大才女所言,只能愚一些无识之人的耳目,行之于笔者,就大大不通。当然事出有因,步大才女之所以放言革命,我想一是自视太高,不知天高地厚;二则没有真正读懂金庸大师的作品,从而大大高估了自己,这从步氏将金庸和古龙艺术成就等同那番言论中就可窥见。前北大中文系主任、著名学者、汝师严加炎先生对金庸何等推崇,誉其为“新文学一代大师”我想尊驾不会不知,既明知而却与古龙等同,并放言革命,难道一个人真能狂妄到这种地步,没有一点炒作的成份在内?而且一个在校生,黄毛尚未褪去,生活阅历有限之至,水平只不过在写手的圈子里略显突出,就如此的不知天高地厚。诚如所言,文人是需要一点狂态。但那是有资本的狂,因人而异的狂,就像李敖。而不是不着边际的狂,狂得连祖宗都忘了,狂得愣把无知当有识。

    请恕笔者无礼放言,以时下所谓流行的大陆新武侠,比之前辈跟本微不足道。仅是一些如笔者这般年龄的二十几岁年轻人在挥笔涂鸦,虽偶有几个秀出于众的,作品增添几抹亮色,但水平也有限之至,更多的是不脱学生腔,而反而走红,反而成名,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更是中国文学的悲哀了。回顾新旧两派武侠,前辈写了一辈书,也没敢说自己能革谁的命,水平如何如何。而放眼当下,此等“岁数不大”仅只得了前辈皮毛的狂人是越来越多,一个个都把自己当成人物,当然比之一些写作能力不及格的同学,没有文学天份的人来说,确是“人物”可随便找出一个真正意义上艺术家来看,自己还算是“人物”吗?写小说尤其需要人生阅历、生活体验等,武侠奇幻虽更多借诸想像,但也难例外。就如王朔所说的那样“人三十岁前写的小说都没个谱”不能梦想着像什么弹钢琴一样,二十几岁就出天才了,那是不可能的,相信凡是有着小说写作经验的朋友,都会赞同我的观点。

    步大才女是学古代文学的,我想大概是被一些诸如“古文运动”、这运动那运动的搞晕了头,也想弄个“运动”出来好热热身来运动运动。并且据闻步氏还将批评她的人比喻成“腐鼠”要“踏着金庸的尸体前进”金庸大师学究天人,当然不会和小女孩一般见识,只用“在唐朝,有个歌妓叫步非烟”来幽之一默,并还劝其改名。不想这下步氏的fass可炸开了锅,纷纷大骂“老金头没气度”步大才女更是跳着脚咬着牙的叫喊:“会以同样的形式‘回敬’金庸”并立时赋诗一首,以作调侃,诗名“贺金老创作五十周年兼咏萧峰”其文如下:

    兴味未辞世事闲,聊为大隐隐长年。

    帝京弹铗催鹏奋,绝塞分麾记燕然。

    情必深乎乃能寿,侠之大者始回天。

    百年勋册知谁在,检点丹青太史篇。

    “好诗啊!好诗!”连笔者的母亲,一位辛勤耕耘数十年的人民教师也连夸其真有水平,笔者更是击节赞叹,心羡无已,不由得诗兴大发,惜无此才学,乃东拼西凑,创出一首,诗名“独孤意君致革命者词”“题赠北大才女步非烟师姐”诗云:

    小李飞刀成绝响

    独孤一棍出深山

    千锤百炼出神锋

    撞见狂徒当头闷

    一棍两棍三四棍

    五棍六棍七八棍

    九棍十棍十一棍

    棍棍击肋不落空

    堪笑世人多白眼

    我自纵情把棍抡

    生性只知直中取

    不愿随波曲中求

    尝将冷眼观螃蟹

    看你横行到几时